浏览量:

附件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

 

(一)学科专业课程

1-现代汉语……………………………………………………1

2-文学概论……………………………………………………13

(二)教师教育课程

1-教育学………………………………………………………26

2-心理学………………………………………………………40

(三)实践课程

1-试讲试教……………………………………………………59

2-教育实习……………………………………………………68

 

 

 

 

 

 

 

 

 

 

 

《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一、《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明确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在具体实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并叙述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语言探究过程中能发现并归纳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目标2:关注“语言生活”,能把语言和社会、生活关联起来,能初步分析、比较或评价社会实践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能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能规范、得体、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目标3:能从语文教学、教材的角度出发,指出语音、文字、词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语音、文字、词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知。

目标4:能积累、梳理、整合语言材料,能自觉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语言经验以提升理性思维,能尝试将这些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运用于分析、解决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与毕业目标观测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4个目标支撑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力度有高中之分,高支撑度H表示,中支撑度M表示,具体支撑对应关系见下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H

 

 

 

 

 

 

 

 

 

 

 

 

 

 

目标2

 

 

 

 

 

 

 

 

M

 

 

 

 

 

 

 

 

 

 

 

 

目标3

 

 

 

 

 

 

M

 

 

 

 

 

 

 

 

 

 

 

 

 

 

目标4

 

 

 

 

 

 

 

 

 

 

 

 

 

 

 

 

 

M

 

 

 

 

三、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

课程

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形成性

评价

终结性

评价

目标1

对现代汉语中有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修辞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识记、掌握和理解,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方言、语音性质、音素、辅音、元音、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造字法、词汇单位、词的结构类型、词义的构成、义项、同义词和反义词、基本词汇、一般词汇、词语词性、短语结构、单句句型句类等。

书面作业、随堂测试

期末闭卷笔试

目标2

实际运用知识、理论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的推广、声母韵母的发音和辨正、汉语拼音、国际音标、轻声儿化、语音规范化、使用规范汉字、词义的性质、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词义和语境、熟语、词汇的发展、成分分析法、歧义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等。

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探究报告

期末闭卷笔试

目标3

对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知能尝试把所学理论知识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并指导教学实践,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词义分析、同义词辨析、同反义词的作用、网络流行词语的使用、语文教学中病句修改、句子衔接、修辞等。

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探究报告

期末闭卷笔试

目标4

具有语言思辨能力和反思能力解释语言现象,也能分析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与方言、音位、《汉语拼音方案》、汉字改革问题、词的结构类型分析、义素分析、新词流行语外来语的使用、词语的吸收发展与规范、语法修辞方面的语言现象分析、言语作品的赏析和评改等。

小组讨论、探究报告、小组互评

期末闭卷笔试

四、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

类型

考核内容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分值

课程

目标

平时形成性评价 (40%)

现代汉语中有关语音、文字、词汇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平时作业、随堂测试

书面作业/随堂测试:

每次作业或测验应有相应的具体评分标准,教师应依据具体题型和题量来合理设置,满分100分。评分标准可以依据知识点是否掌握、论述是否有条理、材料是否翔实、书写是否工整这几个维度来设计。

100

目标1

实际运用知识、理论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

平时作业、小组讨论、探究报告

书面作业:评价标准同上,此处略。

小组讨论:分为两大部分评分:一是小组内部讨论的过程,二是小组的成果及展示。满分100分,优秀(≥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

1.过程:(共30分。A ≥27,B 27>x≥24,C 24>x≥21),D 21>x≥18)

(1)综合分析(10):思路清晰,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深入全面,能有效、准确把握和综合别人的观点。

(2)协调沟通(10):在讨论中能把握小组讨论进程,推动小组形成一致的意见,能够耐心认真地倾听,有策略地与他人沟通。

(3)语言表达(10):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语言生动流畅,能够有效地影响他人。

2.效果:(共70分。A ≥63,B 63>x≥56,C 56>x≥49),D 49>x≥42)

(1)成果(50):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果符合教师的要求,完成质量高。(根据不同的活动和任务要求,可以从创新、观点、内容、材料、语言、格式等方面综合评分。)

(2)展示(20):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内容丰富,节奏清晰,语言流畅,能够完整表达小组观点,有创新性,思维敏捷,能快速回答教师或其他小组的提问或质疑。

探究报告:评价标准同下,此处略。

100

目标2

理论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探究报告

书面作业:评价标准同上,此处略。

小组讨论:评价标准同上,此处略。

探究报告:

优秀(≥90):格式很规范;选题新颖,有独到见解,对某些语言现象有较深刻的分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述层次清晰;语句通顺、语言准确生动。

良好(90>x≥80):格式规范;有一定的见解和新意,论点较为正确,有一定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阐述问题;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句通顺。

中等(80>x≥70):格式较规范;选题有一定的价值,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结构基本合理;语句较通顺。

及格(70>x≥60):格式较规范;选题无新意,内容一般;结构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但错误较多。

不及格(x<60):不规范;选题不能成立;论文结构混乱,内容空洞;语言表达不清,错误很多。

100

目标3

具有语言思辨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分析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小组讨论、探究报告、小组互评

小组讨论:评价标准同上,此处略。

探究报告:评价标准同上,此处略。

小组互评:分为两大部分评分:一是小组内部讨论的过程,二是小组评价的成果及展示。满分100分,优秀(≥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

1.过程:(共30分。A ≥27,B 27>x≥24,C 24>x≥21),D 21>x≥18),

(1)综合分析(10):思路清晰,分析问题深入,评价客观、准确、到位。

(2)协调沟通(10):能把握小组评论进程,推动小组形成一致的评价意见,既能积极发言,也能够耐心倾听,与他人沟通。

(3)语言表达(10):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语言流畅。

2.效果:(共70分。A ≥63,B 63>x≥56,C 56>x≥49),D 49>x≥42)

(1)成果(40):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互评任务,能从内容、观点、材料、语言等方面全面评价他组,评语要全面、具体、中肯,措辞准确,语句通顺。

(2)展示(30):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评价成果,能够完整表达小组观点,语言流畅,能回答教师或其他小组的提问或质疑。

100

目标4

期末终结性评价(60%)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

闭卷笔试

严格按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

满分100分,具体分值详见期末考核命题审批表。

目标1

目标2

辨析题

目标3

目标4

分析题

目标2

目标3

简答题

目标1

问答题、论述题

目标1

目标4

应用题

目标2

目标3

五、评价办法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直接评价采用考核数据进行定量评价,间接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一)直接评价

依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确定每个课程目标的权重,在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随机选取了2020级4班的课程考试数据开展直接评价。

1.《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的赋值

本门课程4个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力度有高(H)、中(M)之分,为了便于操作,赋值H=3、M=2,详见下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3

 

 

 

 

 

 

 

 

 

 

 

 

 

 

目标2

 

 

 

 

 

 

 

 

2

 

 

 

 

 

 

 

 

 

 

 

 

目标3

 

 

 

 

 

 

2

 

 

 

 

 

 

 

 

 

 

 

 

 

 

目标4

 

 

 

 

 

 

 

 

 

 

 

 

 

 

 

 

 

2

 

 

 

2.《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的权重

按照《<现代汉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

依上述公式,《现代汉语1》各课程目标的权重如下: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权值

0.34

0.22

0.22

0.22

3.《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组合计算而成。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考试、作业、讨论、辩论等。根据《<现代汉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i=1p

依上述公式,《现代汉语I》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79.76,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权重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达成值

形成性评价40

终结性评价60

分值

考核成绩

分值

考核成绩

目标1

0.33

200

179.51

32

25.41

27.57

目标2

0.22

100

94.27

34

24.43

17.78

目标3

0.22

100

92.59

18

12.27

17.14

目标4

0.22

100

92.08

16

11.11

17.27

合计

1

 

 

 

 

79.76

说明:(1)各课程目标达成值=100*[(形成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终结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2)课程目标达成度=各目标达成值之和。

4.《现代汉语1》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分制管理办法》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2.0折算课程考核最低成绩为70分,因此,本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0.7为评价合格”。根据上述计算,所选班级《现代汉语1》课程目标达成度为79.76分,表明该课程目标已经达成。

(二)间接评价

面向2020级4班所有学生进行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显示,从总体上讲,绝大多数学生都: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已达成。《现代汉语1》课程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说明: 图表, 饼图描述已自动生成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情况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1:明确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在具体实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并叙述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语言探究过程中能发现并归纳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通过调查,如上图所示,59.46%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1能够完全达成,有29.73%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能够达成,有10.81%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为此,总体上来说,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为100%。

 

说明: 图表描述已自动生成课程目标2的达成情况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2:关注“语言生活”,能把语言和社会、生活关联起来,能初步分析、比较或评价社会实践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能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能规范、得体、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如上图所示,24.32%的学生认为完成达成,64.86%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10.81%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根据数据综合,该目标也算达成。

说明: 图表, 条形图描述已自动生成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情况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3:能从语文教学、教材的角度出发,指出语音、文字、词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语音、文字、词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知。如上图所示,10.81%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45.95%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43.24%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尽管完全达成度四个目标中最低,但根据数据综合,该目标也算基本达成。

说明: 图表, 条形图描述已自动生成课程目标4的达成度情况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4:能积累、梳理、整合语言材料,能自觉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语言经验以提升理性思维,能尝试将这些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运用于分析、解决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3.51%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27.03%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59.46%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这部分的基本达成数据最高,根据数据综合,该目标也算基本达成。

综上所述,该课程的四个目标尽管分成了不同的四个标准,根据上述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每个课程目标的完全达成度、大部分达成度、基本达成度都不一样,但综合所有数据可以说明,该课程的课程目标间接评价都达成了。

六、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期末考试结果的情况分析

 

分数段

90-100

80-89

(良好)

70-79

(中等)

60-69

(及格)

0-59

(不及格)

人数

2

10

13

10

2

比例

5.41%

27.03%

35.14%

27.03%

5.41%

学生数:37;最高分:92;最低分:55;平均分:73.22

(1)如上表所示,从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本次考试成绩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55分,平均成绩为73.22分,该班共计37人,其中2人不及格,及格率为94.59%,总体达成度较高,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良好,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2)本次考试涉及了五种题型,从具体的得分情况来看,选择题满分为20分,得分普遍集中在12-18分之间,平均得分为15.05分。填空题满分为10分,该题型失分率较高,平均得分为5.41分。判断题满分为10分,平均得分为8.11分。分析题满分为40分,得分率为30.86分。简答题满分20分,平均得分13.78分。从总体上得分情况看,该班同学对判断题考试内容比较熟悉,得分情况良好;对选择题、分析题和简答题的掌握情况一般,得分情况中等;对填空题的内容掌握情况不够好。

(二)有关达成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课程目标一的达成度最高。这说明学生能识记现代汉语有关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能在探究中掌握语音、文字、词汇等运用方面的基本规律。评价中也发现,学生对于部分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比如填空题部分的语音的拼写规则,以及汉字的造字法分析和掌握较为薄弱。

2.课程目标二达成度仅次于课程目标一的达成度。这说明学生在运用现代汉语1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释和分析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能规范使用汉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规范意识。

3.课程目标三的达成度为中等。这说明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理论知识转化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语音、文字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

4.课程目标四的达成度尽管也是中等,但相对而言,学生能自觉反思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能较为全面阐释清楚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有反思也有知识的整合,少部分同学缺乏反思。其原因是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与中学教学的相关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5.统观课程目标与试题题型之间的关系,该版试题与课程目标对应较为复杂,不太清晰,一种题型里各小题对应了不同的课程目标。为此,试题的设置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还需进一步的清晰化和明确化。

七、改进措施

1.任课教师课程教学层面改进

鉴于以上问题分析,为提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之间的达成率,在今后的教与学中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把部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以线上短视频上传到班级网络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反复多次去听,去理解。

(2)采用多种与实际语言生活相联系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综合利用现代汉语语音、文字和词汇等方面的理论运用能力,比如加强拼写规则的指导与练习,引导学生可以走上街头,对拼音和汉字使用情况进行调研。

(3)进一步扩充与中学语文学科涉及语音、文字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联系。比如词汇方面,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如词汇的使用部分进行梳理,并能具备整合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能分析中学教材相关知识点。比如中学语文中有汉字规范使用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和自己曾调研的经历对教学进行整合。

(4)加强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的阅读与分享,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并增加中学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现代汉语的知识进行角色转换,能自觉进行反思,并能有意识地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去。

(5)增强课程目标与试题对应的清晰度和明确度,同一种题型可考虑只对应一个课程目标或两个课程目标,以便课程目标的考察更为清晰和明确。

2.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进

(1)在较短时间内通读教材,初步建立起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基本框架。

(2)提升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加强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积极主动提问题,及时解决困惑。

(3)参阅老师介绍的专业文章、专著及线上资源,以扩大知识的广度,加强看问题的深度。

3.课程组、专业负责人、教学指导委员会层面改进

   (1)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团队一起打造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并积极开展部分重难点教学视频的录制。

   (2)加强和中学一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运用中学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案例到课程教学中去,争取建立中学生部分资源库,引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对该部分资源进行分析和反思。

 

 

 

 

《文学概论I》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一、《文学概论》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识记并解释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文学的性质和基本原理,能够描述文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基本要素;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说明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解释文学活动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目标2:能够识别文学文本的体裁;能够运用文学基本知识、原理,选用文学批评方法,深入地解读、正确地分析与评价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四大文体类型的文学作品;面对文学作品教学情境,能够融入文学理论依据,并恰当合理地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目标3: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多样性的当代文学价值,能够正确理解文学在真、善、美方面独到的价值追求,提升审美情趣品味,建构合乎新时代要求的文艺价值观。

目标4: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多维度地、批判性地检视文学作品和活动现象中的思想情感、观念情趣,逐步养成审判反思的能力与钻研的精神。

二、《文学概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4个目标支撑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力度有高中之分,高支撑度H表示,中支撑度M表示,具体支撑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文学概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对应关系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H

 

 

 

 

 

 

 

 

 

 

 

 

 

 

目标2

 

 

 

 

 

 

H

 

 

 

 

 

 

 

 

 

 

 

 

 

 

目标3

 

 

 

 

 

 

 

 

 

 

 

 

 

 

 

M

 

 

 

 

 

目标4

 

 

 

 

 

 

 

 

 

 

 

 

 

 

 

 

 

M

 

 

 

 

三、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

表2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

课程

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形成性

评价

终结性

评价

目标1

文学的基本知识及框架体系

1.随堂问答反馈

2.研读报告

3.小组研讨总结或报告

4.合作探究学习总结或报告

期末闭卷笔试

文学的概念;文学的三个性质及其表现;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环节,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创作动因、艺术构思;文学形象、文学象征、文学意境、文学典型、文学意蕴、文学接受等;文学风格;文学发展演变中思潮、流派及其基本规律。

目标2

解读、分析文本(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批评的文本)的能力和策略以及向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的转化和运用。

1.随堂问答反馈

2.专题小论文

3.小组研讨总结或报告

4.合作探究学习总结或报告

期末闭卷笔试

文学作品体裁的识别;文学批评方法及运用;诗歌、小说、散文与剧本四大类型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与评价。

目标3

解析作品文本过程中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审美品味上的鉴别、理解和评价。

1.随堂问答反馈

2.研读报告

3.专题小论文

4.小组研讨总结或报告

5.合作探究学习总结或报告

期末闭卷笔试

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主导价值及其多样化价值;文学的认识、教育、审美与娱乐功能及其整体性;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目标4

运用文学知识、规律、原理和方法探究和反思文学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前沿问题、争议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随堂问答反馈

2.研读报告

3.专题小论文

4.小组研讨总结或报告

5.合作探究学习总结或报告

期末闭卷笔试

文学创作主体的追求;文学作品意蕴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文学体裁的“常”与“变”;文学经典与文学接受的创造性;当代社会发展对文学活动的影响。

四、考核评价方案

《文学概论》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两种评价方式的占比、评价细则以及支撑课程目标与权重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文学概论》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

类型

考核内容(题型)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分值

课程

目标

平时形成性评价 (50%)

1. 能辨识指定或在给出的参考书目中自选的书籍关于文学的性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能准确描述阅读书籍中的主要观点,并能结合自己所学加以解释和说明;

3.能与所学的文学基本概念、原理某一方面进行区分、辨析;能从合乎新时代的文艺价值观出发进行评价。

书面作业(一):研读报告

研读报告,每学期不低于1次,全批全改1次,依据学生完成研读报告情况,设置四个评价阶梯:

优秀(90-100):阅读仔细,写作态度认真,报告内容详实,摘录、归纳、概括阅读书目的内容观点,同时能积极反思,能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中观点有一定创新,能用通畅准确语言进行表述,书面规范;

良好(76-89):阅读熟悉,写作态度认真,报告内容充实,能摘录、梳理阅读书目的内容观点,能联系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并有一定深度,能用通顺的语言进行表达,书面较规范;

及格(60-75):有阅读,写作态度较认真,报告内容能摘录、整理阅读书目的内容观点,能对某处内容产生想法,报告的语言表达通而不精炼,书面基本规范;

不及格(0-59):阅读粗糙不精细,写作基本认真,报告内容以摘录、整理阅读书目内容为主,没有思考、想法,语言表述基本通顺,书面随意。

未完成作业或发现抄袭计0分。

100

目标1、目标3、目标4

(4:3:3)

1.能在研读报告的基础上,运用文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就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个文学现象提出自己的反思和见解;

2.能融入文学理论依据,运用文学知识、原理分析论证提出的论点;

3.能坚持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文艺价值观出发进行分析和评价。

书面作业(二):专题小论文

专题小论文,每学期不低于1次,全批全改1次,依据学生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情况,紧扣作业要求,设置四个评价阶梯:

优秀(90-100):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恰当合理,论点集中鲜明,有一定创新,分析论证逻辑严密,论据具体并有说服力,参考文献较充分,写作态度认真,能用通畅准确语言进行表述,论文格式规范;

良好(76-89):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合理,论点较集中鲜明,分析论证逻辑通顺,论据较充分,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写作态度认真,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流利表述,论文格式规范;

及格(60-75):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较合理,有较集中的论点,分析论证逻辑基本通顺,有论据,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写作态度较认真,能用通畅的语言进行表述,论文格式较规范;

不及格(0-59):能结合所学知识、原理,有中心论点,论证逻辑基本通顺,论据不充分,无参考文献或较单一,论文语言基本通顺,论文无格式或不规范;

未完成作业或发现抄袭当次作业计0分。

100

目标2、目标3、目标4

(5:2:3)

1.能积极参与课程互动,尤其是与当堂所学文学知识、原理相关的话题活动;

2.能正确地从记忆提取学过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3.能坚持正确的文艺价值观;

4.能提出一定的评价,协作参与度能有提升。

随堂问答反馈

依据学生课堂学习和反馈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次数、完满度、课堂参与度,设置四个等级的评价阶梯:

优秀(90-100):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有5次以上互动,回答完满正确,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良好(76-89):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有3-5次以上互动,回答正确较完满;

及格(60-75):参与课堂互动,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有1-2次以上互动,回答基本正确;

不及格(0-59):被动参与课堂互动,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互动,不回答问题。

10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3:3:2:2)

1.能够提出就文学活动的某一现象或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价的策略或方案;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明确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分工和和责任,运用文学知识、原理,并在小组讨论中做出贡献;

3.小组讨论学习成效明显;并完成小组讨论学习结果的书面的报告或总结;

4.小组讨论参与度的不断提升。

小组研讨总结或报告

小组讨论活动每学期不低于1次,依据成员参与情况、小组讨论的书面材料及课堂表述情况的质量,设置四个评价阶梯:

优秀(90-100):积极参与活动,在小组讨论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能查阅资料,展开分析讨论,观点有创新性,书面材料表述规范,课堂发言表述准确、完整;

良好(71-89):主动参与活动,在小组讨论中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进入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书面材料表述规范,课堂上参与发言,表述准确较完整;

及格(60-70):参与活动,能跟随参加小组的讨论,能给出书面材料,无主动发言;

不及格(0-59):不参加活动,或无书面材料,在小组讨论中和课堂上不主动发言;

不参加活动,无书面材料,不发言者为0分。

10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2:4:2:2)

1.能够提出就文学活动的某一现象或作品分析、评价的策略或方案;

2.能就提出的策略或方案,通过查询资料,深入地进行反思与合作探究;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明确自己在合作探究中的目标,并能做出贡献;

4.能注重在合作探究中审判思维训练,合作探究学习成效明显,并完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的书面的报告或总结;

5.合作探究学习参与度的不断提升。

合作探究学习总结或报告

合作学习每学期不低于1次,依据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况、提交的合作探究学习的书面材料,设置四个评价阶梯:

优秀(90-100):积极参与,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主动思考、观点有创新性,书面材料表述规范,课堂发言表述准确、完整;

良好(71-89):参与活动,能思考,书面表达通畅,课堂无发言;

及格(60-70):参与活动,给出书面材料,无发言;

不及格(0-59):不参加活动,或无书面材料,无发言;

不参加活动、无书面材料、不发言者为0分。

10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2:4:2:2)

期末终结性评价(50%)

判断题

闭卷笔试

严格按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

10

目标1

解释题

12

目标1、目标3

简述题

18

目标1、目标3

分析论述题

24

目标1、目标2、目标4

赏析题

36

目标2、目标3、目标4

五、评价方法

《文学概论》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直接评价采用考核数据定量评价,间接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一)直接评价

在最近一期的课程考核中,随机选取一个班级(2019级2班)的《文学概论I》考核成绩数据,依据各个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具体支撑情况确定其所占权重,展开直接评价,过程如下:

1.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度的赋值

本门课程各个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力度有高(H)、中(M)之分,为了便于操作,赋值H=3、M=2。见下表:

表4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数值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3

 

 

 

 

 

 

 

 

 

 

 

 

 

 

目标2

 

 

 

 

 

 

3

 

 

 

 

 

 

 

 

 

 

 

 

 

 

目标3

 

 

 

 

 

 

 

 

 

 

 

 

 

 

 

2

 

 

 

 

 

目标4

 

 

 

 

 

 

 

 

 

 

 

 

 

 

 

 

 

2

 

 

 

2《文学概论》课程目标的权重计算与分布情况

根据《<文学概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依上述公式,《文学概论》课程目标权重结果见下表:

表5 《文学概论》课程目标的权重分布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权值

0.3

0.3

0. 2

0.2

3.《文学概论I》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及结果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组合计算而成。根据《<文学概论>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i=1p

依上述公式,《文学概论I》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81.31,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见下表:

表6 《文学概论I》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

课程目标

权重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值

形成性评价30%

终结性评价70%

分值

考核成绩

分值

考核成绩

目标1

0.3

120

108.65

40

30.51

24.17

目标2

0.3

100

89.14

25

18.57

23.62

目标3

0.2

130

117.14

25

20.00

16.61

目标4

0.2

150

134.97

10

8.22

16.91

合计

1

 

 

 

 

81.31

4.《文学概论I》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分制管理办法》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2.0折算课程考核最低成绩为70分,因此,本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70分为评价合格”。根据上述计算,采样班级的《文学概论I》课程目标达成值为81.31分,表明该课程目标达成合格。

(二)间接评价

面向2019级2班中进行的《文学概论I》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达成度为100%。就各个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课程目标一,超过97%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和大部分达成,约3%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课程目标二、三、四,100%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和大部分达成,见表7:

 

 

 

 

 

 

 

六、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从直接评价结果展开的分析

1.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采样班级(2019级2班)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数据分布如下。

表8  2019级2班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数据分布表

 

    从采样班级(2019级2班)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呈现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来看,可得出如下结论:

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说明在终结性评价中,课程目标总体达成良好;

从具体测试评价的题目以及其所归口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见表5),各个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数值与其所占权重所形成的百分比,能够反映课程目标完全达成程度的情况。课程目标一、二的完全达成程度皆为80%,课程目标三、四的完全达成程度为85%;

各个课程目标对应不同毕业要求,承担知识、技能、素养等不同目标指向,因此,如果以完全达成程度达到85%以上为评价良好,那么,课程考核的综合评价中,课程目标一、二为中等偏上地达成,课程目标三、四刚刚达到良好。这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学生逐渐自觉地以批判性思维对待文学活动现象;而作为一门从一般性和普遍性上探究文学活动的全新课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原理的认知、运用上、在较深刻地把握文学价值以形成合乎新时代要求的文艺价值观上、在将所学专业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化上,仍需大力推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课程形成性评价(平时测评)呈现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分析

采样班级(2019级2班)的《文学概论I》的形成性评价,采用研读报告(读书报告)和课程小论文的形式,包括3次研读报告(读书报告)和2次课程小论文,目的是主要考查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训练反思能力,引导和促进审美情趣、文艺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研读报告归口对应课程目标一、三、四,课程小论文归口对应课程目标二、三、四;具体考核数据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见表5。

采样班级(2019级2班)的形成性评价的课程目标一、二、三、四的考核成绩得分率分别为90%、89%、90%、89.98%。这一较好的得分率,一方面说明学生能注重知识应用、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思维能力,并能够投入较多精力认真地完成;另一方面也说明,充足时间的自觉准备过程和对知识的自主消化吸收能够起到较好的成效。但问题在于,采用研读报告(读书报告)和课程小论文的形式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不能充分地体现评价的“形成性”,因为研读报告(读书报告)和课程小论文本身就是一个结果(终结),而学生课堂上表现出的即时性的“形成性”,未能在评价中充分体现。

(二)从间接评价结果展开的分析

在采样班级(2019级2班)中进行《文学概论I》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为达成度100%(见表7),即没有学生认为四个课程目标“未达成”。但是在100%的达成度中,四个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有所不相同,具体见下表:

分析如下:

1.在采样班级(2019级2班)进行的《文学概论I》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是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的统计,100%的达成度,即无人认为课程目标“未达成”,说明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是良好的,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达到了学生学习的预期;

2.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映的是课程目标包含的知识、技能、素养方面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显现出的深度和高度的进展动态性情况;在《文学概论I》四个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中,学生几乎都认为需要更多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完全达成”四个课程目标的理想状态(课程目标一也仅有3%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约在26-44%之间的学生认为四个课程目标大部分达成,约在56-72%之间的学生认为四个课程目标基本达成;

3.各课程目标的不同达成程度说明,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的成效程度上存在个体差异。就该采样班级(2019级2班)来说,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以较高的兴趣进入本课程学习,追求较好的学习成效;并且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都认识到课程目标的“完全达成”应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互相辅助学习的长效长期结合。

(三)改进措施

鉴于上述采样班级(2019级2班)的文学概论I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结果和分析结论,结合学生课程学习的平时反馈与学生对期末考核的反馈,今后本课程教学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学生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方面的引导改进

1.1引导学生改变课程学习仅为期末考试及格的学习态度,倡导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

在课程教学中应恰当不断地明确文学概论课程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关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采用全班或者针对某位学生进行。

1.2引导学生改变“孤立式”、依赖突击背诵的学习方法,提倡分享、合作、探究的学习

在课程教学中应持续地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如指点、分组、作业等引导学生参与到分享、合作、探究的学习中。

1.3引导学生改变课程学习“只在课堂学习”的习惯,养成课下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课程教学中应通过组织多样的课下第二课堂学习形式,如读书会、学习小组等,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养成动手查找资料、自主阅读、探究学习的钻研精神和习惯。

2.以“改进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层面上的可行性改进措施如下:

2.1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

例如,小组讨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效的“形成性”过程,深入地解决课程学习问题。

2.2合理可行地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程度和预期学习成效个体差异性,合理地实施分层教学,如二个或三个层次的小班教学,在不同层次设置课程目标不同的达成程度,相应地合理设置具有差异性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注重对应毕业要求的以产出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结合,以望在不同层次班级的竞争互促中最终整体提升课程目标达成程度。

2.3有效地组织学生第二课堂的课外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借助各种相关的学生课外活动,如学科竞赛、读书会、学习小组等,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延伸到第二课堂,逐步养成自学探究的钻研精神,改变课程目标的完全达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

3.课程组、专业负责人、教学指导委员会层面改进

3.1明确以“改进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服务“学”,持续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应采用多样方式,如集中培训、观摩学习等,促进转变课程教学观念,进一步明晰和发挥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的知识、原理和思维方法方面的支撑功能。

3.2跟随国家新文科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文学概论课程建设

应定期持续进行学情调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改进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定期持续开展教研活动,进行课程教学的交流、讨论、反思和总结,以此为基,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资源,学习和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一、《教育学》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能概述人类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认同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正确认识教育对学生成长、教师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相信教育充满了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中学教育事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现象进行专业思考与判断。

目标2: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的行为。重视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认识积极主动的中学生活对中学生发展的意义;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与选择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目标3:具有正确的德育观和相应的行为。能概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原则,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目标4:具有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和相应的行为。能归纳总结现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能概述中学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育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4个目标支撑7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支撑力度有高中之分,高支撑度H表示,中支撑度M表示,具体支撑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教育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对应关系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M

 

 

 

 

 

 

 

 

 

 

 

 

 

 

M

 

 

目标2

 

 

 

 

 

M

 

 

 

M

 

 

 

 

 

 

 

 

 

 

 

目标3

 

 

 

 

 

 

 

 

 

 

 

 

 

 

M

 

M

 

 

 

 

目标4

 

 

 

 

 

 

 

 

 

 

 

H

 

 

 

 

 

 

 

 

 

三、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

表2  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

课程

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目标1

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教育的本质;(2)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同。

1.平时作业(一):我的教育理想

2.随堂问答反馈

3.小组讨论

4.教育见习实践与总结

期末闭卷考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3)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2)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2)教育制度与学制的异同;(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4)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与我国当前的学制;(5)义务教育的特点。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目的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2)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素质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目标2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2)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3)青春期生理的变化特点;(4)青春期心理的变化特点。

1.随堂问答反馈

2.小组讨论

3.教育见习实践与总结

期末闭卷考试

目标3

德育:(1)品德与道德的关系;(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3)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核心;(4)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5)德育的主要内容;(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7)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1.平时作业(三):教育见习总结报告

2.随堂问答反馈

3.小组讨论

期末闭卷考试

目标4

课程:(1)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2)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3)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1.平时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2.小组讨论互评

3.教育见习实践与总结

4.随堂问答反馈

期末闭卷考试

教学理论:(1)教学的意义、地位与任务;(2)教学过程中的几对矛盾相统一的规律;(3)主要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4)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异同。

教学实践:(1)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及其运用要求;(2)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概念与优缺点;(3)课的类型与课的结构,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4)教师备课的方法与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四、考核评价方案

《教育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类型占比、评价细则以及支撑课程目标与权重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教育学》考核评价标准细则表

考核

类型

考核内容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分值

课程

目标

平时形成性评价 (40%)

1.能处理好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结合与统一关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成为合格教师的信心。

2.能处理好职业定位与个人才能的关系。作为未来的教师,首先应对职业责任在思想上承认和自觉认同,将其转化为认真履行的道德义务,落实到教师的全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

书面作业(一):我的教育理想(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教育见习总结报告、教学设计方案,各提交1份,教师全批全改,紧扣作业要求,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设置四个评价阶梯:

优秀(90-100):态度认真,栏目齐全,有创新,语言表述通畅准确,书面规范,符合字数要求。

良好(76-89):态度认真,栏目齐全,有一定创新,语言表述通畅准确,书面较规范,符合字数要求。

及格(60-75):态度认真,栏目比较齐全,无创新点,语言表述通顺而不精炼,书面格式基本规范,符合字数基本要求。

不及格(0-59):写作基本认真,栏目不全,无新意点,表述不通顺,书面无格式规范。

每个学生取平均分计算平时作业成绩;未完成作业或发现抄袭当次作业计0分。

三次书面作业(课程论文、教育见习总结报告、教学设计方案)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共计30%;学生随堂质疑答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依据学生完成的次数与完成的质量,综合评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

100

目标1

1.能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确定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能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能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书面作业(二):教学设计方案

100

目标4

1.熟悉中学学校教育,增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2.能将将所学的教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

3.具有从事教育调查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书面作业(三):实践周教育见习总结报告

10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4:1:1:4)

1.能以问题讨论参与者的身份诚恳地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和观点。

2.能正确地从记忆提取学过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3.能在对话中互问,与教师对问,做到畅所欲言,开诚布公。

随堂问答反馈

依据课堂学习和反馈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次数、完满度、课堂参与度,设置五个等级的评价阶梯:优秀(100-90)、良好(89-80)、中等((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0)。

10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4:1:1:4)

1.能够就不理解的内容质疑问难。

2.能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

3.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接受‎、融合、提升自己。

3.讨论发言,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礼”。

4.给予每一个‎体、每一小组充分的‎时间、机会、空间展示。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不低于2次,依据参与情况、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书面材料、课堂表述情况的质量,设置四个评价阶梯:

优良(86-100):积极参与,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主动思考、观点有创新,书面材料表述规范,课堂发言表述准确、完整;

中等(71-85):参与活动,能思考,书面表达通畅,课堂无发言。

及格(60-70):参与活动,给出书面材料,无发言。

不及格(0-59):不参加活动,或无书面材料,无发言;三者皆无为0分。

10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3:2:2:3)

1.从生活中生发出合作探究的教育主题。

2.围绕主题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3.运用归因理论,就教育问题,合理归因,并提出相应策略与方案。

4.能恰当地采用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合作探究性学习

100

目标1、目标4(4:6)

期末终结性评价(60%)

单项选择

闭卷笔试

严格按照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命题,依据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

2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辨析题

15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简答题

20

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

案例分析题

30

目标1、目标4

论述题

15

目标1、目标4

100

 

 

五、评价方法

《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结合的方式。直接评价是采样考核数据定量评价,间接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一)直接评价

在最近一期的课程考核中,即在本科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班级中,选取班级(2019级1、2班)的考核成绩数据,依据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具体支撑情况确定其所占权重,展开直接评价,过程如下:

1.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度的赋值

    为便于计算,将已标示出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表1)进行赋值,高支撑度(H),赋值H=3,中支撑度(M),赋值M=2,详见表4:

表4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数值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2

 

 

 

 

 

 

 

 

 

 

 

 

 

 

2

 

 

目标2

 

 

 

 

 

2

 

 

 

2

 

 

 

 

 

 

 

 

 

 

 

目标3

 

 

 

 

 

 

 

 

 

 

 

 

 

 

2

 

2

 

 

 

 

目标4

 

 

 

 

 

 

 

 

 

 

 

3

 

 

 

 

 

 

 

 

 

2.《教育学》四个课程目标的权重分布情况

根据《<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

依上述公式,《教育学》课程目标权重结果如表5:

表5 课程目标的权重分布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权值

0.27

0.27

0.27

0.20

3.《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及结果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组合计算而成。根据《<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i=1p

依上述公式,《教育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74.13,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详见表6:

表6  《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

课程

目标

权重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

形成性评价30%

终结性评价70%

分值

考核成绩

分值

考核成绩

目标1

0.27

100

90.26

18

15.24

23.31

目标2

0.27

100

90.05

25

11.28

15.82

目标3

0.27

100

89.51

21

13.90

19.76

目标4

0.20

100

89.72

36

27.23

15.97

合计

1

 

 

 

 

74.86

说明:①形成性评价采用小组合作、问题研讨等形式,设定为主要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审美情趣、价值观以及反思能力,对应课程目标1、2、3、4。②课程目标达成值=100*[(形成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终结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课程目标达成度=各目标达成值之和。

4.《教育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分制管理办法》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2.0折算课程考核最低成绩为70分,因此,本课程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70分为评价合格”根据上述计算,采样班级《教育学》课程目标达成度为74.86分,表明课程目标已经达成。

(二)间接评价

面向2019级1个班进行的《教育学》课程四个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达成度100%。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详见表7。

表7 《教育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

完全达成

人数/占比

大部分达成

人数/占比

基本达成

人数/占比

未达成

人数/占比

目标1

11/22%

40/78%

0

0

目标2

10/20%

41/80%

0

0

目标3

8/16%

43/84%

0

0

目标4

10/20%

41/80%

0

0

六、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从直接评价结果展开的分析

1.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表8  2019级1、2班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数据分布表

采样班级(2019级1、2班)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数据分布,其结果见表8。

从采样班级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呈现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来看,有如下结论:

(1)从达成情况的分布来看,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说明在终结性评价中课程目标总体达成较好;以下为不同题型得分情况分布表,见表9。

从表9可知,学生对于短时记忆的内容和知识有较好地把握,即通过背诵和常识大多能选择正确,但对于需要进行大篇幅阐释的知识理论却并不能较好地进行再忆和提取,特别是与材料相结合的内容不能较为恰当地与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由此,给接下来的教学提出的思考有:一是识记类的知识和理论的正确是因为学生背诵机械记忆的结果还是理解了其考点背后的选取用意;二是对于需要学生理解把握再认的知识和相关理论,需要在原本的课堂教学中添加哪些要素使其知识与学生间建立意义连接。

表9  《教育学》课程终结性评价题型分布情况

题型(总分)

平均得分(分)

得分率(%)

选择题(20分)

16.53

83%

判断题(20分)

18.51

93%

简述题(24分)

15.93

66%

材料分析题(36分)

16.68

46%

(2)从具体的分数情况来看,对表7和表8结合来说。处于高分段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仅占总人数的9.18%,而从这类同学的试卷分析可知,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题型如选择题与判断题失分较少,往往能得到不错的分数甚至满分;但在对于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型时能根据要求写出部分答案,说明对此部分知识有所领悟,却不能解答完整即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知识的缺失。而对于占比人数较高的中等和及格人群来说,选择题和判断题仍然非主要的失分题型。失分题型较多地停留在简答题的答非所问和材料分析的文不对题。即在答题中存在着“尝试”和“运气”的心理,而非依赖于平时的学习效果和复习。

(3)从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看,具体分析各个目标达成情况如下:

课程目标1达成度为23.31,达成度较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该目标侧重于对学生教育教学基本知识认识与了解程度的检验,题型基本锁定在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便于作答。二是,这类题型即迎合了学生喜欢识记背诵的心理,且只要上课认真,对于重要知识点也能做到消化和吸收,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建立联结。

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为15.82,则呈现出偏低的现象,有如下可能的原因:一是,此目标题型大多停留在简答和材料分析题中,即不像选择有可供参考的答案也不能像判断题可根据自身经验和学习的结合作出判断。文字表述的题型更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精准把握、记忆与提取,这难度无疑大过前两者。故对于知识是碎片化的学生来说,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二是,此节属于上课的补充内容。虽告知其重要性但可能存在学生认为未出现在教材中故不重要的念头,于是放松了对于此节内容的学习,这是今后在补充时需要督促和引导学生去加以积极学习的。三是,对学生观的体悟上,由于未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与真实学校场域的学生进行接触以及自身经验的局限,故在这一层面存在认识不够深入、体验不够丰富的问题。如在材料分析题的第一题总分为18分,但最高分17分仅有两名同学,10分以上为18名同学,平均分为6分。分析本题是关于学生观的论述,试卷中学生大多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谈体会和见解,却未能较好地通过材料叙述与学生观内容建立联结,故没法做到情景相融并进行有效思考,更没过多意识到与学生观内容进行连接,不能较好地运用学生观的相关术语进行回答,故失分较多。这便为教学的进一步改善指明了方向,即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其作为主体的价值并感知体悟身为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因从学生经验出发,增加其对事实材料的接触频次以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多创造机会建立联结,从而实现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为19.76,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对品德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原则等有较好地理解,同时具备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这是值得欣慰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即如何结合内容进行有效有利的课程思政便是下一阶段教学的突破口与关键。

课程目标4的达成度为15.97。可能的原因有:一是,此类题型仍是以作答形式较多,对于学生需要短时间提取所考内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说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主要与次要之分,从而能合理分配时间与知识点识记的关系,而非各章各节的平均用力,做到考试前对主次知识的心中有数。二是,该课程目标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教学、课程等具体事件方面的原则、规律等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未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知识较为抽象概括和停留于“纸上谈兵”之感,故仅靠识记加以背诵加以识记,而非注入个体经验层面上的认知与理解。这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即如何通过课程教学联结起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经验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学生经验的生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课程形成性评价(平时测评)中呈现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分析

《教育学》的形成性评价采用的小组合作和研讨教育问题方案的方式进行的,目的是主要考查运用所学教育知识的能力,训练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批判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对于教育的认识和情感的升华,归口对应课程目标1、2、3、4,具体考核数据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见表5。形成性评价的课程目标1、2、3、4的达成度分别为0.90、0.90、0.89、0.90。这一较好的达成度值,一方面说明学生注重知识应用能较好地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并能够投入较多精力、较认真的完成;另一方面也说明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其积极性。但问题在于,最后的汇报方式展现了集体智慧的同时,不能充分地体现评价的“形成性”以及各自小组成员的“独特性”,即学生个人表现出的即时性的“形成性”并未充分考虑在评价之内。

(二)从间接评价结果展开的分析

在进行的《教育学》的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为达成度100%,即没有学生认为四个目标“未达成”。但是在100%的达成度中,四个目标的达成程度有所不相同。有如下分析结论:

1.在采样班级进行的《教育学》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是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的统计,100%的达成度,即无人认为目标“未达成”,说明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是良好的,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达到了学生学习的预期;

2.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映的是该目标包含的知识、技能、素养方面在学生成长发展中体现出的深度和高度的进展动态性情况;在《教育学》的四个目标的达成程度中,学生几乎都认为需要更多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完全达成”四个课程目标的理想状态。

3.各课程目标的不同达成程度说明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在兴趣程度、追求的学习成效程度上的个体差异,就该采样班级来说,约有1/5的学生能以较高的兴趣进入本课程学习,追求较好的学习成效;并且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课程目标的“完全达成”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互辅学习的长效长期结合,从而增加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与素养。

(三)改进措施

鉴于上述采样班级在《教育学》的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结果和分析结论,任课教师在今后课程教学层面上的可行性改进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首先,目标的适宜性。教师在教学目标上,需对标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从而反馈到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的制定,以满足不同学院的要求与人才培养标准。比如所教学生为师范类则需在教学与课程章节多设计案例与学生展示环节,从而加深对其章节的理解。所定目标与学生的专业相契合,从而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架起教育教学知识点与自身专业发展的桥梁,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内容的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抓住学生的发展规律,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点与教育案例,比如文科类学生则从语文、历史等素材中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课文题材;理科类则从数学、科学教育、物理等课本中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链接。而非理科同样以语文学科的题材进行举例说明,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也未能加深理解,降低课堂效率。只有从学生经验出发,才能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引起共鸣,并共同探寻课堂内外的生长点,实现师生间的共生共长。

最后,指导学生把握好重难点。教师应结合《教育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对章节目标进行有效分解,以及摸清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与心理。综合分析以厘清主要与次要、掌握与了解的知识类型。以避免再次发生学生在学习和期末复习中所出现的“平均用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抓主要矛盾。在引导中逐步使学生能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理念。

2.教学方法与形式组织方面

首先,选择多样的教学形式。可尝试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形式,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组织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做到以生为本。

其次,指导学生反思学习。增加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成效的“形成性”过程和学生个人特质的发挥,深入地解决课程学习问题,转变“师讲生听”的局面就在于教师懂得如何“把课堂有效还给学生”即给学生展示机会。比如对综合课程的内容学习,此节已是现代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学的趋势,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那么就该设计“让学生动起来”的环节,比如以“我爱我家(某个地区)”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套综合课程,那么学生在实践过程则自然懂得其“综合”的要义。诸如此类以增强学生对教育知识运用的敏感度,且善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学有所为。

3.教学过程实施方面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终结性评价可看出,学生对于识记类知识的提取较为准确,而对于简述类的题型则学生在提取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清、不全”等现象,即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由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应思考何以从“授人以鱼”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方法探讨,而对《教育学》这门课程而言,使学生从关注表面的知识到方法的梳理,就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清教育理论间的知识脉络与逻辑架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集结。

4.因材施教践行方面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根据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程度和预期学习成效个体差异性,合理地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计程度不同的差异化达标层级和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比如在第一节课便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教师职业态度进行摸底,让有志成为教师的学生有机会和平台进行对话,加深对教育的认知、看清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从而促进其教育反思。而对于仅需考证或是拿学分的学生则在常规要求的基础上,使其掌握到基本程度,但在教师教育价值观、德育上要有正确积极的定向即可。从而在课程规划与设计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生自主反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步靠近学生的学习预期与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学习过程相贴合,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其“吃得饱、吃得好”。

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时间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以任务驱动设计与时代相贴合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自学完成相关任务,从而使学生主动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培养自学探究的钻研精神,以适应新时代面对多元复杂的世界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亦改变课程目标的达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实现教学与实际的双向驱动。

 

 

 

 

 

 

 

 

 

 

 

《心理学》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一、《心理学》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识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感知、记忆、思维、注意、情绪、人格等基本概念及其规律,陈述心理学产生的历史,阐述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目标2:阐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识别中学生认知、智力、情绪、人格、品德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创建学习环境,指导中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指导中学生规划自己人生,在多样化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目标3:诠释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说明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目标4:识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处理中学生特别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识别教师心理角色和教师职业心理特征,厘清教师成长心理阶段,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二、《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4个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力度有高中之分,高支撑度H表示,中支撑度M表示,具体支撑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对应关系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M

 

 

 

 

 

 

 

 

 

 

 

 

 

 

 

 

 

目标2

 

 

 

 

 

M

 

 

 

H

 

 

 

 

M

 

 

 

 

 

 

目标3

 

 

 

 

 

 

 

 

 

H

 

 

 

 

 

 

 

 

 

 

 

目标4

 

 

 

 

 

 

 

 

 

 

 

 

M

 

 

 

 

 

 

 

 


三、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

表2 《心理学》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表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目标1

能识记心理学、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智力、品德、人格等基本概念;理解注意、感觉、知觉、记忆的规律、问题解决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情绪理论、智力结构理论、人格理论等基本理论;能陈述心理学发展史上各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能阐释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单元测验1

期末闭卷笔试

目标2

能识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理解皮亚杰、维果茨基、埃里克森等不同学派心理学家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能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探究学科知识;能根据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识别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指导中学生做好情绪调节;能根据中学生人格、品德发展特点,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健全人格。

单元测验2

期末闭卷笔试

目标3

能识记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各心理学学派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迁移的理论;能根据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运用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促进中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科学合理运用学习策略。  

单元测验3

期末闭卷笔试

目标4

能识记教师职业心理、角色心理的特点,能根据教师职业成长的心理历程,预防职业倦怠;能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识别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能运用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和技能初步处理中学生在学习、情绪、人际交往、青春期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小组案例讨论

期末闭卷笔试


四、考核评价方案

《心理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两种评价形式的占比、评价细则以及支撑课程目标与权重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心理学》考核评价标准细则表

考核

类别

考核内容

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分值

课程目标

形成

性评价(50%)

能识记心理学、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智力、品德、人格等基本概念;理解注意、感觉、知觉、记忆的规律、问题解决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情绪理论、智力结构理论、人格理论等基本理论;能陈述心理学发展史上各学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能阐释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单元测验1

按单元测验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占形成性评价的20%)

100

目标1

能识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理解皮亚杰、维果茨基、埃里克森等不同学派心理学家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能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探究学科知识;能根据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识别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指导中学生做好情绪调节;能根据中学生人格、品德发展特点,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健全人格。

单元测验2

按单元测验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占形成性评价的30%)

100

目标2

能识记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各心理学学派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迁移的理论;能根据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运用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促进中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科学合理运用学习策略。  

单元测验3

按单元测验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占形成性评价的30%)

100

目标3

能识记教师职业心理、角色心理的特点,能根据教师职业成长的心理历程,预防职业倦怠;能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识别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能运用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和技能初步处理中学生在学习、情绪、人际交往、青春期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小组案例讨论总结或报告

小组案例讨论依据参与情况、小组案例讨论的书面材料、课堂报告情况的质量,设置四个评价阶梯:优良(86-100):积极参与,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主动思考、观点有创新,书面材料表述规范,课堂发言表述准确、完整;

中等(71-85):参与活动,能思考,书面表达通畅,课堂无发言;

及格(60-70):参与活动,给出书面材料,无发言;

不及格(0-59):不参加活动,或无书面材料,无发言;三者皆无为0分

(占形成性评价的20%)

100

目标1,目标4(2:8)

期末终结性评价(50%)

单项选择题

闭卷笔试

严格按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评分。

40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辨析题

18

目标2、目标3

简答题

24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材料分析题

18

目标2或目标3


五、评价方法

《心理学》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结合的方式。直接评价是采样考核数据定量评价,间接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一)直接评价

依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确定各课程目标的权重,在2018级随机选取汉语言文学2班(采样班级)的课程考试数据开展直接评价,过程如下:

1.《心理学》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的赋值

为便于操作,将已标示出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见表1)进行赋值,高支撑度(H),赋值H=3,中支撑度(M),赋值M=2,详见表4:

表4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数值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2

 

 

 

 

 

 

 

 

 

 

 

 

 

 

 

 

 

目标2

 

 

 

 

 

2

 

 

 

3

 

 

 

 

2

 

 

 

 

 

 

目标3

 

 

 

 

 

 

 

 

 

3

 

 

 

 

 

 

 

 

 

 

 

目标4

 

 

 

 

 

 

 

 

 

 

 

 

2

 

 

 

 

 

 

 

 

2.《心理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

(1)课程目标权重

本门课程有4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有1个M,;课程目标2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有1个H,1个M;程目标3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有1个H,课程目标4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有2个M。

课程目标1权重:为2/14=0.14;

课程目标2权重:为7/14=0.49;

课程目标3权重:为3/14=0.23;

课程目标4权重:为2/14=0.14。

课程目标权重之和为1。

表5 课程目标的权重分布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权值

0.14

0.49

0.23

0.14

(2)课程达成度计算

各个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试成绩加权组合计算而成。随机抽取1-2个教学班级为样本,课程考核材料包括期末考试、平时测验、作业、考勤、实验实践测试等。每个课程目标都有支撑该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假设某门课程有p个课程目标,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期末试卷考核理论总分值为Ti,抽取的样本学生该部分的试卷考核平均得分总值为SiRi是该课程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考核的平均得分总值,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考核理论总分值为Qiλ是期末试卷考核占总考核的比例,则第i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i=1p

若出现某个TiQi为0,即可能存在某个课程目标没有期末考试成绩支撑或形成性成绩支撑,会出现以下情形

 或者

于是该课程的总体达成度计算为:

若Ad大于70,则视为达成度满足要求。

依上述公式,《心理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77.77,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详见表6:

表6  2018级2班《心理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

课程目标

权重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值

形成性评价40%

终结性评价60%

分值

考核成绩

分值

考核成绩

课程目标1

0.14

60.00

45.94

31.00

24.37

10.89

课程目标2

0.49

160.00

127.49

11.00

9.78

41.75

课程目标3

0.23

100.00

80.89

47.00

29.72

16.17

课程目标4

0.14

80.00

64.34

11.00

5.83

8.96

合计

1

 

 

 

 

77.77

注:①在形成性评价中,单元测试1分别支撑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4:6);单元测试2支撑课程目标2;单元测试3支撑课程目标3;案例分析报告支撑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4(2:8)。

②各课程目标达成值=100*[(形成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终结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

③课程目标达成度(合计)=各目标达成值之和。

3.《心理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分制管理办法》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2.0折算课程考核最低成绩为70分,因此,本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70分为评价合格”。根据上述计算,采样班级的《心理学》课程目标达成度为77.77,表明该课程目标已经达成。

(二)间接评价

面向采样班级(2018级2班)学生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本次共52人参加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表7所示:

表7  2018级2班课程达成评价问卷调查(N=52)

       达成度

课程目标

完全达成

大部分达成

基本达成

未达成

达成合计

目标1

15(28.85%)

32(61.54%)

5(9.62%)

0

52(100%)

目标2

19(36.54%)

25(48.08%)

8(15.38%)

0

52(100%)

目标3

16(30.77%)

29(55.77%)

7(13.46%)

0

52(100%)

目标4

16(30.77%)

30(57.69%)

6(11.54%)

0

52(100%)

从表7可知对于课程目标1而言,28.85%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61.54%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目标,9.62%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目标,总的来说100%的学生均认为课程目标1均能达成;对于课程目标2而言,36.54%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48.08%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目标,15.38%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目标,总的来说100%的学生均认为课程目标2均能达成;对于课程目标3而言,30.77%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55.77%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目标,13.46%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目标,总的来说100%的学生均认为课程目标3均能达成;对于课程目标4而言,30.77%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57.69%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达成目标,11.54%的学生认为基本达成目标,总的来说100%的学生均认为课程目标4均能达成。

综上所述,《心理学》四个课程目标中,100%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1达成;100%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2达成;100%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3达成;100%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4达成。整体而言,从对学生的间接评价来看,心理学的课程目标都已经达成。

六、评价结果及分析

《心理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公共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施细则》进行评价。

(一)从直接评价结果展开分析

1.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采样班级(2018级2班)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数据分布如表8所示:

表8  2018级2班《心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布(N=54人)

分数段

90-100

(优秀)

80-89

(良好)

70-79

(中等)

60-69

(及格)

0-59

(不及格)

人数

5

13

13

8

15

比例

9.25%

24.07%

24.07%

14.81%

27.78%

学生数:54;最高分:98;最低分:21;平均分77.14

2.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课程目标得分率的分析

从各测试评价题目对应归口的课程目标得分率对试卷进行分析,结果见表9。从表9可知,课程目标2得分率最高,达到89%;课程目标1得分率为79%;课程目标3的得分率为64%;课程目标4的得分率最差,仅为53%。

表9  2018级2班《心理学》期末测试中各课程目标得分率分析

课程目标

总分

实际得分

得分率

课程目标1

31

24.37

0.79

课程目标2

11

9.78

0.89

课程目标3

47

29.72

0.63

课程目标4

11

5.83

0.53

各课程目标对应不同毕业要求,承担知识、技能、素养等不同目标指向,从得分率来看,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得分情况较好,而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得分率比较低,这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学生逐渐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识记和理解,但在应用和问题解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关于心理辅导部分还需要加大教学力度。

综上所述,根据采样班级(2018级2班)的终结性评价中各课程目标得分率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加大教学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于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的学习。

3.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各题型得分率分析

从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各题型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从表10可知,可知选择题满分20分,实际得分17.31分,得分率86.55%;辨析题满分30分,实际得分26.37分,得分率87.9%;简答题满分32分,实际得分为18.44分,得分率57.63%;材料分析题满分18分,实际得分7.47分,得分率41.5%。从总体得分情况看,该班级同学对选择题、辨析题考试内容掌握比较虚,但对简答题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所欠缺,而在理论联系实际在材料分析题上得分较差,得分率不足50%。

表10  2018级2班《心理学》期末考试不同题型得分率分析

题型(总分)

平均得分(分)

得分率(%)

选择题(20分)

17.31

87%

辨析题(30分)

26.37

88%

简答题(32分)

18.44

58%

材料分析题(18分)

7.47

42%

4.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

对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1:

表11 2018级2班《心理学》期末考试得分率较低题目分析表

题目

考察知识点

课程目标

总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选择题2

学习策略

课程目标3

1

0.74

74%

选择题4

行为主义学理论

课程目标3

1

0.70

70%

选择题16

心理辅导在常用技术

课程目标4

1

0.75

75%

简答题3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课程目标3

8

4.48

56%

简答题4

学校心理辅导的辅导原则

课程目标4

8

3.24

41%

材料分析

学习迁移理论及其运用

课程目标3

18

7.47

42%

从表11可知,首先,学生在归口为课程目标4的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掌握比较差,此部分题目专业性较强,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差距甚大,故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需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对心理辅导知识的掌握。其次,在归口为课程目标3的关于学习的相关知识,包括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这部分常涉及到理论知识的运用,不单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难度较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

5.课程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中正确率较高的题目分析

对期末考试学生试卷分析,筛选出部分正确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2,从表12可进行如下分析。

表12 2018级2班《心理学》期末考试正确率较高题目分析

题目

考察知识点

课程目标

总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选择题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课程目标2

1

1

100%

选择题6

思维的分类

课程目标1

1

1

100%

辨析题1

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课程目标3

6

5.56

93%

辨析题2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

课程目标1

6

5.54

92%

辨析题5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关系

课程目标1

6

5.53

92%

简答题1

知觉的特征

课程目标1

8

5.41

68%

简答题2

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课程目标1

8

5.31

66%

首先,选择题正确率最高题目涉及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这也与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达成度情况比较高相互印证。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的心理学知识趣味性较高,能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联系,故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更感兴趣,注意力更集中。此外,选择题涉及知识的再现,难度本身较低,学生更容易做出正确反应。

其次,辨析题正确率最高题目主要涉及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3,在辨析题1、2、5题上得分率高,首先是辨析题涉及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考察,在教学过程中,若遇到此类问题时,常常通过列表进行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差异,故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此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继续采用此种方法。

最后,简答题中正确率较高的题目主要归口于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主要涉及识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属于记忆范畴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从专业角度来说,因经常需要记忆大量文学相关知识,擅长识记,所以在主要涉及记忆类的考试内容时得分率较高。

6.对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的反思

首先,学生对选择题考核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好。选择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对心理学相关概念、知识、规律和简单应用进行再认,如注意、记忆、学习、动机、情绪、品德、学习策略等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有效掌握,知道心理学产生的历史,理解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中涉及理解相关知识并能简单运用的目标能够有效达成。

但从表10可知,在所有选择题中,其中第2、第4、第16题的得分情况有所欠缺,大约有至少25%左右在学生在这三个题目上失分。其原因是学习策略(第2题)的教学进度比较快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其知识;在平时教学时就发现学生常常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4题)和建构、社会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混淆,难以清晰的进行区分;心理辅导常用技术(第16题)对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而言是难点,学生欠缺心理咨询相关知识背景,常常难以理解各类技术,更无法掌握,这也是在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想办法突破的地方。

其次,学生对辨析题考核内容掌握比较好。辨析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对相关重要概念和心理现象进行正确区分,对于动机、记忆、智力、品德和学习迁移等知识的核心概念判断较为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清晰阐释正确概念和心理现象。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和课程目标3中知识性成分能够有效达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可继续保持并改进。

再次,学生对简答题考核内容掌握不够牢固,主要体现在简答题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归口与课程目标3和课程目标4)。第三题主要考察了学习动机及其作用,在平常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各类动机理论,对动机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感兴趣,或许是因为此类知识的趣味性不足所致;第四题主要考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本身知识背景缺乏,同时基本原则又比较枯燥,且专业素养要求高,掌握起来就较为困难。总的来说简答题得分比较低表明学生在识记相关理论、原则和规律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学生识记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点等能力的训练。因此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中关于知识的理解与识记部分还有待提高。

最后,学生对材料分析题(归口于课程目标3)考核内容掌握不够牢固,这表明学生还没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知识面还不宽,知识以点的状态存于大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没有交集,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因此课程目标3中关于知识的运用方面达成情况还不理想,在这方面有待加强训练。

(二)课程形成性评价(平时测验)中呈现的课程目标分析

采样班级(2018级2班)的《心理学》的形成性评价采用的是单元测验、案例讨论的方式进行。其中3次单元主要检测学生关于心理学基本概念、规律和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案例讨论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将心理学知识点融会贯通并理论联系教育实际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其中单元测试1归口对应于课程目标1和2(权重为4\6);单元测试2归口对应于课程目标2;单元测试3归口对应于课程目标3;案例讨论归口对应于课程目标1和4(权重为2\8)。采样班级(2018级2班)的形成性评价的课程目标1、2、3、4的得分率分别为77%、80%、81%,80%,如表13所示:

表13 2018级2班形成性评价的得分率分析

课程目标

归口总分

归口平均得分

得分率

目标1

60

45.94

77%

目标2

160

127.49

80%

目标3

100

80.89

81%

目标4

80

64.34

80%

形成性评价得分率较高,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能够投入较多精力、较认真的参与课堂上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课前课后准备充分,能对知识消化吸收。但问题在于,采用的单元测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不能充分地体现评价的“形成性”,因为单元测试本身就是阶段性结果(总结),而且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即时性的“形成性”并未充分考虑在评价之内。

(三)从间接评价结果展开的分析

采样班级(2018级2班)进行的《心理学》的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为达成度100%(见表7),即没有学生认为四个课程目标“未达成”。但是在100%的达成度中,四个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有所不相同,详见表14。

表14  2018级2班《心理学》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调研结果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完全达成

28.85%

36.54%

30.77%

30.77%

大部分达成

61.54%

48.08%

55.77%

57.69%

基本达成

9.62%

15.38%

13.46%

11.54%

未达成

0%

0%

0%

0%

由表14可分析如下结论:

首先,在采样班级(2018级2班)进行的《心理学》的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问卷调查是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的统计,100%的达成度,即无人认为课程目标“未达成”,说明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是良好的,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达到了学生学习的预期;

其次,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映的是课程目标包含的知识、技能、素养方面在学生成长发展中体现出的深度和高度的进展动态性情况;在《心理学》的四个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中,四个课程目标具有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完全达成,大约有48%-61%的学生认为四个课程目标大部分达成了。9%-15%的学生认为四个课程目标基本达成了。”总的来说学生认为《心理学》的课程目标达成全部完成。

再次,课程目标的不同达成程度说明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在兴趣程度、追求的学习成效程度上的个体差异,就该采样班级(2018级2班)来说,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以较高的兴趣进入本课程学习,追求较好的学习成效;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课程目标的“完全达成”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互辅学习的长效长期结合。

七、改进措施

鉴于《心理学》的四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今后课程教学层面上的改进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与学层面改进

1.概念教学。利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识记能力强的特点加强对心理学中的概念教学。首先,教师可通过概念之间的对比与分析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教师可通过示范性举例和学生举例的方式来阐释概念和相关规律;最后,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来强化记忆,从而达到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

2.针对性教学。针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的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首先,利用热点性教育话题开展讨论来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其次,教师提供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材料分析题,让学生用串联起来的知识点来分析材料分析题;最后,教师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性知识用于实践,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灵活多变的目的。

3.课后辅导。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博闻多识和需要广泛阅读的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后辅导。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心理学书籍,提高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可利用在线课程资源,例如网易公开课,中国慕课等促进学生再次理解一些难点知识,通过反复的阅读和观看视频来保证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最后,教师要利用自身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特点,多提供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真实案例来使理论课趣味化,同时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4.以学促教。通过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来促进教学。面对庞杂的知识点,学生有效利用各类记忆术将不同知识点串起来;学生上课做好教学笔记,形成有知识脉络体系的笔记内容,而非抄笔记;学生在预习,复习时多利用背景知识,化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并对所学内容生成图、表等,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要在自身的心理学背景基础上联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课程组层面的改进

首先,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记忆、阅读能力强的特点,再结合教学指导委员和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的反馈,以及课程考核方式(课堂表现、在线作业、研究性学习报告、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利用各类教学案例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争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专业相融合。

其次,逻辑性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系统化、脉络化,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简单合理的思维导图,将点与点的知识联结起来,最终能够熟练的用于教学实践。

最后,不断完善考核形式,使得考核形式多样化,逐渐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优化期末考试结构与内容,力争做到以考促学。最终达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整体目标的达成度。

 

 

 

 

 

 

《试讲试教》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一、《试讲试教》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在试讲试教过程中,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认可中学语文的教育价值,具有良好的从教意愿;能够在语文试教过程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目标2:能联系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独立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能熟练地编写语文教案和说课稿及制作语文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技能,熟练试讲内容相对完整的课和内容为片段的微型课,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语文说课。

目标3:能对试教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微格教学,发现试教存在的问题并能对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总结语文评课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流程;能结合试教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

目标4:在试讲试教过程中,熟悉微格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方式,试讲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讨论交流,有互助和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尝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试讲试教》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4个目标支撑5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支撑力度有高中之分,高支撑度H表示,中支撑度M表示,具体支撑对应关系见下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M

 

 

 

 

 

 

 

 

 

 

 

M

 

 

 

 

 

目标2

 

 

 

 

 

 

 

 

H

 

H

 

 

 

 

 

 

 

 

 

 

目标3

 

 

 

 

 

 

 

 

 

 

 

 

 

 

 

 

 

M

 

 

 

目标4

 

 

 

 

 

 

 

 

 

 

 

 

 

 

 

 

 

 

 

 

 

三、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

课程

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目标1

语文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教案、说课稿

期末技能考试

语文说课稿编写的完整性

目标2

第一课题试讲(五种基本教学技能:导入、结束、讲解、提问、板书)

实践操作

期末技能考试

第二课题试讲(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活动的优化)

说课展示

试讲验收:微课讲授

目标3

第一课题评课反思

小组成员评课稿

期末技能考试

第二课题评课反思

说课展示反思

目标4

第一课题讨论交流(微格教学)

讨论交流报告

期末技能考试

第二课题讨论交流(微格教学)

说课展示讨论交流(微格教学)

四、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

类型

考核内容

考核评价

方式

考核评价

标准

分值

课程

目标

平时形成性评价 (40%)

试讲第一课题的教案及课堂表现、评课。

课堂展示

试讲第一课题的分值及评分标准:

(100-85)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精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讲课感情充沛,语言生动流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方法恰当,教态自然大方。

(84-70)教学目标较明确,感情较充沛,教学设计较合理,语言较生动流畅;教学方法较恰当,教态较自然。

(69-60)教学目标欠明确,感情平淡,语言欠规范,思路不够清晰。

(59-0)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合理,语言不规范,思路不清晰。 

100

目标2

目标3

(6:4)

试讲第二课题的教案,小组讨论交流后的试教表现。

课堂展示

试讲第二课题的分值及评分标准:

(100-8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内容精确、信息饱满;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有新意,讲课感情充沛,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方法优化,教态端庄大方。

(84-70)教学目标较明确具体,感情较充沛,教学设计较合理,语言较生动流畅,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学方法较恰当,教态较自然。

(69-60)教学目标欠明确具体,感情平淡,语言欠规范,感染力不强,思路不够清晰。

(59-0)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合理,语言不规范,思路不清晰。  

100

目标2

目标4

(6:4)

说课稿及说课展示,说课小组交流.

说课展示

说课分值及评分标准:

(100-85)说课完整,依据突出;内容熟练,内化较好;感情充沛,语言陈述准确,简洁流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仪态自然大方。

(84-70)说课较完整,依据较突出;内容比较熟练,感情比较充沛,语言陈述准确简洁;思路较清晰,层次较分明;仪态自然。

(69-60)说课欠完整,依据突出不够;说课念稿,感情平淡,语言陈述准确简洁不够;思路欠清晰,念说课稿;仪态欠自然。

(59-0)说课不完整,依据不突出;感情平淡,语言陈述不准确;思路不清晰,仪态不自然。   

100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4:4:2)

期末终结性评价(60%)

试讲验收考核,学生试讲内容为片段的微型课。

课堂展示

严格按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师范生试讲试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考核验收,按照0-100实际打分。

100

目标1

目标2

(4:6)

五、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直接评价采用考核数据定量评价,间接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一)直接评价

依据各个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支撑情况确定其权重。对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5个班的《试讲试教》课程考试数据开展直接评价。

 

 

1.《试讲试教》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的赋值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2

 

 

 

 

 

 

 

 

 

 

 

2

 

 

 

 

 

目标2

 

 

 

 

 

 

 

 

3

 

3

 

 

 

 

 

 

 

 

 

 

目标3

 

 

 

 

 

 

 

 

 

 

 

 

 

 

 

 

 

2

 

 

 

目标4

 

 

 

 

 

 

 

 

 

 

 

 

 

 

 

 

 

 

 

 

 

2.《试讲试教》课程目标的权重

根据《<试讲试教>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依上述公式,《试讲试教》课程目标权重结果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权值

0.27

0.40

0.13

0.20

3.《试讲试教》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形成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加权组合计算而成。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试讲第一课题、试讲第二课题、说课课题、验收课题等。根据《<试讲试教>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i=1p

依上述公式,《试讲试教》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82.04,课程各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权重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达成值

形成性评价40

终结性评价60

分值

考核成绩

分值

考核成绩

目标1

0.27

40.00

32.55

40.00

33.15

21.94

目标2

0.40

140.00

114.07

60.00

49.73

32.93

目标3

0.13

50.00

40.66

 

 

10.84

目标4

0.20

70.00

57.13

 

 

16.32

合计

1.00

 

 

 

 

82.04

说明:(1)各课程目标达成值=100*[(形成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终结性评价成绩/分值)*权重]。(2)课程目标达成度=各目标达成值之和

4.《试讲试教》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分制管理办法》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2.0折算课程考核最低成绩为70分,因此,本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70分为评价合格”。根据上述计算,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5个班的《试讲试教》课程目标达成度为82.04分,表明该课程目标已经达成。

(二)间接评价

面向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学生进行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显示:

课程目标1的达成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达成

155

62%

大部分达成

76

30.4%

基本达成

19

7.6%

未达成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50

 

课程目标2的达成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达成

111

44.4%

大部分达成

112

44.8%

基本达成

27

10.8%

未达成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50

 

课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达成

127

50.8%

大部分达成

93

37.2%

基本达成

29

11.6%

未达成

1

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50

 

课程目标4的达成情况: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达成

148

59.2%

大部分达成

84

33.6%

基本达成

18

7.2%

未达成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50

 

调查结果表明:54.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能够完全达成,36.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大部分达成,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基本达成,0.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未达成,达成度为99.6%。

在各课程目标中,课程目标1完全达成比例最高,为62%,说明多数学生在试讲试教过程中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一定的教育情怀。课程目标3达成情况还有待提高,11.6%为基本达成,0.4%为未达成,说明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还需要在今后的试讲试教中加强。

六、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本次考试结果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本次考试中,试讲第一课题的平均成绩为81.33,试讲第二课题的平均成绩为81.71,说课平均成绩为81.38,三者构成形成性评价,平均成绩为81.47;试讲验收考核平均成绩为82.89,构成终结性评价。考试结果与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较高,说明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良好。

(二)有关达成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得分情况看,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较高,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有90.6%的认为课程目标完全达成和大部分达成。一是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历来重视师范生的试讲试教,学院根据学校的试讲试教工作要求,制定了《2018级汉语言文学学生试讲试教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副院长何晓苇教授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试讲要求;二是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试讲试教比较重视,积极投入;三是试讲试教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悉心指导学生的试讲试教。

七、改进措施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试讲试教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较高,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但作为实践教学的课程,涉及的指导教师较多,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有差异,课程教学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1.任课教师课程教学层面改进

1.1试讲指导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层面改进

参与试讲试教学生的讲课和说课能力高低不同,层次有别,需要指导教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试讲试教的时间较长,学生试讲试教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指导教师分阶段明确要求,从不同的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讲课和说课能力,试讲试教的阶段性效果还需要加强。

1.2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试讲试教的课型方面还需要改进

从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5个班学生试讲试教的课型选择来看,还需要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学生。学生基本上都选择的阅读课型,没有作文课型、口语交际教学课型等,课型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试讲试教水平,在今后的试讲试教指导中,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在选择课型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3指导教师在指导试教过程中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需要及时指出并提出改进措施

部分学生对教材的处理能力还比较弱,尤其在对文言文课文的教学设计上,或者只重视文言字词句的讲授,或者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讲,没有讲出文言文课文的特点;有的学生对课文的难点分析还不够,在讲课中体现为,没有讲清楚课文的难点,或者对课文的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单一,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突出;部分学生在试教过程中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还不强,课堂节奏感不明显。

2.课程组、专业负责人、教学指导委员会层面改进

2.1试讲试教指导的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改进

试讲试教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资源、名师讲课视频等开展试讲试教课程教学,课程组和专业负责人还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观摩名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研讨中促进学生试讲试教能力的提高。

2.2试讲试教的总结提升方面的改进

教学指导委员会还应该在试讲试教的各个阶段对试讲试教的情况进行了解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试讲试教结束后,需要对试讲试教进行总结,有利于今后试讲试教的有效开展。

3.学生试讲试教的过程反思和理论知识运用方面的改进

3.1学生在试讲试教过程中需要加强反思总结

    试讲试教不同于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试讲实践过程中反思自己试讲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讲课和说课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试讲试教效果,在今后的试讲试教中,学生还应该自觉提高反思意识,在试讲试教的过程中反思总结,进一步提高试讲试教水平。

3.2学生需要强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试讲试教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与教学实践相联系,但部分学生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上还有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试讲试教中,学生还需要强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一、《教育实习》课程目标

通过教育实习的实践,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严格遵守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实习生守则》及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语文教学教研环节的实习工作手册;能真正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实习学校语文教师与班主任工作纪律,尊师爱生,树立献身中学语文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目标2:了解并熟悉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学会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学会了解学情,学会进行教学设计,学会制定教学计划。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掌握教与学的基本规律。能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目标3:能科学育人,在教育实习中能掌握通过班级、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育人的原理和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主题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了解并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各项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程序,掌握班主任工作方法;学会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组织班级体活动,举办主题(专题)班会,掌握与学生个别谈话、家访及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艺术,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能进行班主任工作总结;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目标4:了解并参与实习校日常教研等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如教研会、集体备课、研究课、公开课等);具有反思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问题,有自己一定的独立见解;能进行初步的语文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调查;通过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考察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撰写教育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具有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二、《教育实习》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4个目标支撑18个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支撑力度有高中之分,高支撑度H表示,中支撑度M表示,具体支撑对应关系见下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H

H

H

H

H

M

 

 

 

 

 

 

 

 

 

 

 

 

 

 

 

目标2

 

 

 

 

 

 

 

 

H

H

H

H

 

 

 

H

 

 

 

 

 

目标3

 

 

 

 

 

 

 

 

 

 

 

 

H

H

H

 

H

 

 

H

 

目标4

 

 

 

 

 

 

 

 

 

 

 

 

 

 

 

 

 

M

H

 

 

三、《教育实习》评分标准

《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教育实习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进行评价。实施上,基于实习任务,本课程采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包括:师德体验(30%),教学工作实习(30%),班主任工作实习(30%),教研实践(10%)。鉴于实习的特殊性,学生个人综合成绩是先根据4大职业模块分别进行百分制计分,然后按照3:3:3:1权重加总计分,即师德*30%+教学工作*30%+班主任工作*30%+教研*10%=实习总分;它与本课程目标权重比例设置(0.32:0.29:0.29:0.10)稍有不同。 各种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细则见下表:

《教育实习》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细则

考核

方式

占比

考核/评价细则

支撑课程目标及权重



师德

体验

30%

(1)90-100分:

要求从报道次日至实习结束期间每天在校友簿上签到2次,漏签0-2次,无缺勤(漏签≠缺勤)。遵守实习学校工作纪律,实习态度积极认真。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及一切规章制度,表现突出。举止端庄,尊敬师长,团结互助,严于律己,成绩突出。虚心求教,热爱学生,立德树人,认真完成各教学与教研环节的工作。与实习学校的教职工关系融洽,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

(2)80-89分:要求从报道次日至实习结束期间每天在校友簿上签到2次,漏签2-5次,无缺勤(漏签≠缺勤)。遵守实习学校工作纪律,实习态度比较积极。能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及一切规章制度,表现比较突出。举止端庄,尊敬师长,团结互助,严于律己,成绩比较突出。虚心求教,热爱学生,立德树人,能认真完成各教学与教研环节的工作。与实习学校的教职工关系融洽,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

(3)70-79分:要求从报道次日至实习结束期间每天在校友簿上签到2次,漏签5-8次,缺勤1次(漏签≠缺勤)。能遵守实习学校工作纪律,实习态度一般,能遵守《实习生守则》及一切规章制度,表现较好。举止端庄,尊敬师长,团结互助,成绩较好。能虚心求教,热爱学生,立德树人,能完成各教学与教研环节的工作。与实习学校的教职工关系比较融洽。

(4)60-69分:要求从报道次日至实习结束期间每天在校友簿上签到2次,漏签不超过10次,缺勤2次(漏签≠缺勤)。基本能遵守实习学校工作纪律,实习态度一般,能遵守《实习生守则》及一切规章制度,表现一般。举止比较适当,能尊敬师长,团结互助,成绩一般。能虚心求教,热爱学生,立德树人,能完成各教学与教研环节的工作。与实习学校的教职工关系一般。

(5)0-59分:要求从报道次日至实习结束期间每天在校友簿上签到2次,漏签10次以上,缺勤3次以上(漏签≠缺勤)。不遵守实习学校工作纪律,实习态度消极。遵守《实习生守则》及一切规章制度不严格,表现比较差。举止不太符合教师要求。不虚心求教,不能认真完成各教学与教研环节的工作。

课程目标1

0.32


教学

实践

30%

(1)90-100分:听课、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认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设计、课堂创设情境良好。工作能力强,勤学好问,得到师生好评。

(2)80-89分:听课、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认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设计、课堂创设情境较好。工作能力较强,勤学好问,得到师生好评。

(3)70-79分:听课、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比较认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设计、课堂创设情境一般。工作能力一般,能得到师生认可。

(4)60-69分:能完成听课、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参与教研活动。教学效果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基本能得到师生认可。

(5)0-59分:听课、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不太认真,不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效果差。工作能力有欠缺,未能得到师生认可。

课程目标2

(0.29)


班级管

理实践

30%

(1)90-100分:能较快地掌握班级工作流程,积极配合原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独立组织主题班会及其他班级活动,班主任实习工作完成出色。

(2)80-89分:能较快地掌握班级工作流程,积极配合原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组织主题班会及其他班级活动,班主任实习工作完成较好。

(3)70-79分:能掌握班级工作流程,能配合原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组织主题班会及其他班级活动,班主任实习工作完成一般。

(4)60-69分:基本能掌握班级工作流程,配合原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够,能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组织主题班会及其他班级活动,基本完成了班主任实习工作。

(5)0-59分:班主任实习工作不认真,未能完成班主任实习工作。

课程目标3

(0.29)


教研

实践

10%

(1)90-100分:在指导教师的提示下,能非常灵活地选择教育调查的方式方法(问卷调查法、材料分析法、访问谈话法、会议研讨法及观察记录法等),能非常规范地拟订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能非常严格地按预定程序实施调查活动,能非常详细地记录,整理、分析和统计调查来的材料,能撰写不少于2000字格式非常规范、文辞非常流畅精炼的教育调查报告。

80-89分:在指导教师的提示下很灵活地选择教育调查的方式方法(问卷调查法、材料分析法、访问谈话法、会议研讨法及观察记录法等),能很规范地拟订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能很严格按预定程序实施调查活动,能很详细地记录,整理、分析和统计调查来的材料,能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格式很规范、文辞很流畅精炼的教育调查报告。

(3)70-79分:在指导教师的提示下灵活地选择教育调查的方式方法(问卷调查法、材料分析法、访问谈话法、会议研讨法及观察记录法等),规范地拟订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严格地按预定程序实施调查活动,详细记录,整理、分析和统计调查来的材料,撰写不少于2000字格式规范、文辞流畅精炼的教育调查报告。

(4)60-69分:在指导教师的提示下能基本灵活选择教育调查的方式方法(问卷调查法、材料分析法、访问谈话法、会议研讨法及观察记录法等),能拟订基本规范的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基本按预定程序实施调查活动,记录,整理、分析和统计调查来的材料基本完整,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格式基本规范、文辞基本流畅精炼的教育调查报告。

(5)0-59分:在指导教师的提示下,不能选择合适的教育调查的方式方法(问卷调查法、材料分析法、访问谈话法、会议研讨法及观察记录法等),不能拟订规范的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不能按预定程序实施调查活动,记录,整理、分析和统计调查来的材料,撰写的教育调查报告不规范,文辞也不流畅。

课程目标4

(0.10)


综合

成绩

100%

鉴于实习的特殊性,学生个人综合成绩是先根据4大职业模块分别进行百分制计分,然后按照3:3:3:1权重加总计分,即师德*30%+教学工作*30%+班主任工作*30%+教研*10%=实习总分;它与本课程目标权重比例设置(0.32:0.29:0.29:0.10)稍有不同。


四、《教育实习》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直接评价采用考核数据定量评价,间接评价采用问卷调查。

(一)直接评价

依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确定每个课程目标的权重。对2017级参与实习的3个班级,即2017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2班、3班共180人的课程考试数据开展直接评价。

1.《教育实习》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的赋值

本门课程有4个课程目标,每个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力度有高(H)、中(M)、低(L)之分,为了便于操作,赋值H=3、M=2,详见下表:

课程

目标

践行师德

学会教学

学会育人

学会发展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目标1

3

3

3

3

3

2

 

 

 

 

 

 

 

 

 

 

 

 

 

 

 

目标2

 

 

 

 

 

 

 

 

3

3

3

3

 

 

 

3

 

 

 

 

 

目标3

 

 

 

 

 

 

 

 

 

 

 

 

3

3

3

 

3

 

 

3

 

目标4

 

 

 

 

 

 

 

 

 

 

 

 

 

 

 

 

 

2

3

 

 

2.《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权重

根据《<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

依上述公式,《教育实习》课程目标权重结果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权值

0.32

0.29

0.29

0.10

3.《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

各个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相应的实习项目加权组合计算而成。课程考核材料包括实习手册、教学设计与视频、报告等。根据《<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i=1p

依上述公式,《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94分,各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详见下表:

《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权重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达 成 值

项目性评价

分值

考核成绩

目标1

0.32

30

27.75

30

目标2

0.29

30

28.56

27

目标3

0.29

30

28.56

27

目标4

0.10

10

9.04

9

合计

1

100

93.91

94

说明:(1)课程目标达成值=100*(各项目考核成绩/分值)*权重;(2)课程目标达成度=各目标达成值之和。

4.《教育实习》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分制管理办法》及《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2.0者才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2.0折算课程考核最低成绩为70分,因此,本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70分为评价合格”。根据上述计算,该年级课程目标达成度为94分,表明该课程目标已经达成。

(二)间接评价

面向2017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2班、3班学生进行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显示:86.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能够完全达成,12.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大部分达成,1.0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基本达成,达成度为100%,见下表:

五、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本次考试结果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1. 整体上,平均成绩、目标达成度较为理想,但存在一定的成绩天花板现象。

本次实习总成绩,最高分为98.3,最低分为81.9分,平均成绩93.91,及格率100%,总体课程目标达成度为94分。课程整体目标达成情况非常好。但高分过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成绩天花板现象,区分度不是很理想。

2.在具体目标达成度上,目标1和目标4的达成还需要加强。

课程目标1权重0.32,师德体验30分,实际得分27.75分,得分率92.5%,实际达成度为30分。

课程目标2权重0.29,教学实习满分30分,实际得分28.56分,得分率95.2%,实际达成度为27分。

课程目标3权重0.29,班主任实习满分30分,实际得分28.56,得分率95.2%;实际达成度为27分;课程目标4权重0.10,教研实习满分10分,实际得分9.04分,得分率90.4%,实际达成度为9分。

综上,2017级同学对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比较投入,得分情况非常好,课程目标2和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非常理想;但在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4,其得分率比课程目标2、3偏低,即师德体验和教研实习课程目标达成度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有关达成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度偏高问题,一方面说明了学生通过实习,熟悉和掌握了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基本规范与工作要求,整体上具有了非常独立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教师打分没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造成的。

2.学生在课程目标1师德体验达成度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能主动践行师德,学会为人师表。但相比于差不多同等权重设置的目标2、3,课程目标1达成度显得稍微偏低些。这一方面可能是本专业原实习实施方案制定不够明晰或者平时相关课程活动不足导致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实习成就材料举证不足或者举证不够全面造成的。

3.学生在目标4即教研实习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教研能力。但和其他课程目标相比,其得分率和达成度最低。这可能是相关课程或者教师对学生教育教研程序或者教研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不足造成的。

六、改进措施

1.专业任课教师课程教学层面改进

1.1 对于课程目标1,即师德体验,需要相关课程、学生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宣传和师德体验活动,增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奠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强化从师任教的教育情怀。

1.2 对于课程目标4,即教研实习方面,需要相关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实习生学术规范的指导和训练。

1.3 对于实习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小组长等,要强化基于评价标准的实习成果的评定,体现实习成绩的区分度。

2.学生学习层面改进

学习方面,除了继续夯实和提升自我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技能等目标2、目标3之外,更要进一步关注自我专业成长和师德等教育情怀养成。具体如下:

2.1自觉强化目标1师德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搜集和学习实习校师德标兵的语文教育教学事迹,不断充盈自我的教育情怀;

2.2加强目标4教育教研的规范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的语文教研能力。

3.课程组、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层面改进

3.1 根据学生与教学指导委员和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的反馈,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听评课表现、实习总结、研究报告、课堂教学短视频等)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对实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调整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3.2 修订课程大纲,确定更加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使教育实习任务完成更为扎实。考核形式多样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课程整体目标的达成度。

3.3 实习指导层面,修订原《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大四学生教育实习实施方案》,从以下5个具体方面强化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习:

在实习目的方面,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目标1、目标4。在原有汉语言文学大四学生教育实习实施方案中添加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体验和教育教研等要求。

在实习成绩评定方面,突出区分度。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必须严格按照教育实习课程评价标准评分。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习情况,减少打分随意性,实事求是地评定等级,体现一定的区分度。

在实习总结方面,进一步强化实习生的政治思想认识和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突出从师任教的教育情怀,奠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

在实习纪律方面,强化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经常性开展政治学习。

在实习材料提交方面,增加师德体验和教育教研实习物化成效证据。集中实习的学生需增加以下材料:教学指导教师评语、班主任指导教师评语、教育教学调研报告、所参与的教研活动文字资料、考勤签到表、实习光盘(含政治学习、师德体验、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教研活动视频,各个内容不少于10分钟)。其中独立实习的学生需增加政治(认同)学习视频和调研报告材料的提交。

 

 

 



上一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试行)

下一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