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能迅速、准确、流畅、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是完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切实落实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提出如下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30条”)和《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六卓越一拔尖”的宗旨和要求,以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着力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发展型的教师教育体系,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未来教育的合格师资,把我院打造成为教师培养的特色院系。
二、目的要求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训与科研、全程与阶段相结合,建立起新型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技术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能够引导师范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教育实习工作和毕业后的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师范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基本原则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形成需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中介。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体、全程、全面”三全原则
对本专业师范生(全体)从入学到毕业(全程),根据基础教育需求和改革发展趋势制定全方位训练计划(全面),既关注训练过程又注重结果导向,有效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练相结合原则
以理论课程学习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中介,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
(三)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原则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项技能或训练项目标准及具体要求,让师范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使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四)技能训练与达标考核相结合原则
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差异,将集中指导与自主训练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实行目标管理、分阶段考核、统一评价。
四、具体目标与内容安排
(一)一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操作技能及良好的专业思想。
主要内容:从教师教育入手,开展专业成才教育;结合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周,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重点开展“三笔字”书写技能、口语与文字表达技能等的训练;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培养个性化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参观、熟悉中学。
(二)二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音乐、美术等个性化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主要内容: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学习及教育见习活动,进行班级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三)三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得以提高,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主要内容:组织演讲、作文、黑板报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和图文设计能力;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程论文或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试讲试教、微格教学及系列论坛等,开展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编写教案、文献检索等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或主持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教学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学情境、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文件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研究与创新技能;合理安排教育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制定班队活动计划等;选拔优秀学生与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结对,开展“拜师学教”活动;做好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基本技能人人过关。
(四)四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得以全面提高,树立起优良的专业品质,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精细组织安排教育实习工作,通过“集中实习”“顶岗支教”“就业实习”使学生在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研究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一步深化专业思想教育;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说课、上课、评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与教学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五、组织与保障
(一)组织领导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对本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及系辅导员为成员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小组,负责本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工作。
具体日常工作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制订具体的培养实施计划及工作总结。在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中,把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活动列为重要的内容,并加以安排落实,加强管理,严格实施,讲求实效。
(二)保障措施
1. 加强制度建设与执行,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工作,分为校、院两级进行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学院管理制度、训练和考核评价体系。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训练指导教师配置到位,形成一支熟悉基础教育、有较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教师技能过硬、热爱教师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与管理。
4. 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与学校建立“计划—运行—反馈”的循环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沟通与改进。应对教务处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考核或抽检,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学院绩效考核范畴。
六、工作机制
(一)院长为本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责任人,加强领导,明确师范专业负责人、教师职业技能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等各自的职责,统筹安排好训练和考核内容、时间。要加强以教学工作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师范生“四练一熟”(练写、练讲、练做、练管,熟悉中学教材)等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二)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体负责本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承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指导的教师要遵循技能形成规律,依据技能训练大纲和考核要求,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操作程序和要旨,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和方法,悉心指导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技能实践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工作。
(三)承担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指导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科学示范、深入浅出,做好平时训练与考核的指导记录、成绩评定等工作。要根据学校“双师双能教师”等有关政策和要求,定期到中学行顶岗锻炼、观摩学习,与中学教师积极开展学术与业务交流,熟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对师范生培养的新要求。
(四)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内容较多且较复杂、时间跨度大,事关学院发展、学生毕业和就业,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及“小先生”“学生助理”的积极作用,依托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周,积极开展持续的强化训练,保证训练考核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八、本计划从2018级起执行,由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小组负责解释。
附:
1.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
2.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试行)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
2021.5.25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
第一部分 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能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高校师范生必须讲普通话,并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要求通过测试。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都需要很强的口语表达技能,因此对本专业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并且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普通话技能是口语表达技能的基础,普通话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无法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在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讲普通话的水平。普通话达到要求的,可重点进行口语表达技能的训练。这两项技能训练一般安排在一年级。
一、普通话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通过训练,本专业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二级甲等以上标准。
(二)训练内容
1.树立或加强推普意识:了解普通话的形成,了解推普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推普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2.了解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掌握变调、轻声、儿化等。
3.熟练掌握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所组词语的标准读音,学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汉语词语。
4.用普通话朗读、对话。
5.了解本地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主要差别和对应规律,能进行方音辨正。
6.了解本地方言的词汇、语法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能进行本地方言词汇、语法辨正。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给学生准备学习普通话的材料、音像资料,供学生上课或自学使用。建立普通话学习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看到资料,得到指导。
2.开设“教师口语”课程。
3.各班设1名推广普通话的委员,在教学院统一领导下开展各班级的推普工作。
4.建立普通话活动小组,培养推普骨干,以点带面。
5.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对新生普遍进行测试,达到二级者发给证书,不达标者参加学习班学习和训练。
6.“普通话二级甲等达标班”,学院根据需要开设若干班。每班学生人数十几个为宜,以便教师指导练习。
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
学生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形成较强的朗读、演讲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育、教学、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
(二)训练内容
1.朗读
(1)朗读的要求:正确、清楚、流畅;区别文体;恰当而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
(2)朗读的准备:熟悉内容,明确目的,了解对象。
(3)朗读的技能:吐字归音、重音、停连、语调、节奏等,朗读与朗诵的区别与联系。
(4)要求熟读诗2—3篇,基本达到朗读的各项要求。
2.讲演
(1)讲演的特点:鲜明的目的性、感人的艺术性、和谐的综合性。
(2)讲演的要求:内容正确感人,表达流畅生动,感情朴实真诚,态势自然得体。
(3)讲演的准备:选材典型,感情真,事例新,语言美。
(4)讲演的技能: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调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表情丰富。
(5)做讲演2—3次,基本达到讲演的各项要求。
3.交谈
(1)交谈的特点与要求。
(2)交谈的种类(偶然性的或约会性的,拜访性的或采访性的,电话或其他)及其技能。
4.教学口语
(1)教学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学口语的种类(复述、描述、概述、评述、解说等)及其技能。
5.教育口语
(1)教育口语的特点与要求。
(2)教育口语的种类(说服、评论、指导等)及其技能。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开设“教师口语”课程。
2.购置或制作朗读、讲演、交谈、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等音像资料,供教学使用。
3.教师口语课要讲授教学、教育语言的运用问题。
4.教育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和考查实习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5.经常组织朗诵比赛和讲演比赛,肯定进步,鼓励优秀。还可以组织讲演团、朗诵团、话剧团等,各教学院要给予支持。
第二部分 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
汉字是记录汉语、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国家对现行汉字已经确定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教师应当掌握这个规范和标准。是否能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或比较好的字),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因此对本院师范生应进行书写规范汉字的训练,提高书写规范汉字的水平。对师范生进一步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技能和书面表达这三种技能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三种技能的训练一般从一年级开始。
一、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
(—)训练目的
使学生树立用字规范意识,写字正确,笔画清楚,掌握好3500个常用字,自觉纠正错别字。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汉字的规范标准。
(1)巩固汉字简化成果,坚持汉字简化方向。
(2)汉字规范的重要意义。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
(3)教师把汉字写得规范、正确的重要意义。
2.掌握好现代汉语常用字
(1)掌握常用字的笔画、笔顺和字形结构。
(2)掌握《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3)会读、会写、会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收的3500字。
(4)自觉纠正错别字,掌握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写别的字、多音多义字。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学生提供规范汉字的学习、练习资料,有关的音像资料。
2.学校和各教学院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和环境。
3.各学科教师要以身作则、齐抓共管,书写规范汉字,纠正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
二、书写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纠正以前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了解不同字体的书写特点,形成良好的书写技能,做到书写正确、美观、整洁、流畅。
(二)训练内容
1.“三笔字”以楷书技能训练为主,兼顾钢笔(或签字笔)行书。
2.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动作和姿势。
3.掌握汉字笔画名称、书写特点,笔顺规则。
4.掌握汉字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规律。
5.行款整齐,纸面干净,讲究章法。
6.掌握选帖、读帖和临帖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书法作品的鉴赏技能。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通过《书法》课程。
2.向学生提供书法学习的有关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3.举办丰富多彩的书法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形成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
三、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训练学生掌握教师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所写文章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无误。
(二)训练内容
1.掌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报告、调查报告、各类信函等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包括行款格式)和技能。
2.学习范文,并习作若干篇。
3.掌握常见语病的类型和改正方法。
4.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纠正容易出现的错误。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给学生提供有关常用文体写作技能的学习、练习资料(包括范文和误例)。
2.各科教师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要齐抓共管,对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等都严格要求,发现问题要给予指正,要讲评,要作为评分的标准之一。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教学工作技能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核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育技术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听课评课技能、组织及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方面。
教学工作技能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
教学工作技能训练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实践、讨论、评价等活动,使其掌握和提高教学基本技能。为了便于学生对各项教学技能的感知和理解,要提供必要的录像示范或直接示范。在实践过程中应使用声像设备对其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和反馈,使学生的教学技能不断改善和趋于稳定。各教学院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可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科学合理地评析自己和他人的教学。
(二)训练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并科学地表述目标。重点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2.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析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
3.了解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4.制定教学策略。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5.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与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方法,通过训练能写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6.作业的类型和设计。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
7.学习评价。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学科教学论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2.可选择中小学教材中某一节具体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和编写教案,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3.通过“拜师学教”活动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4.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二、教育技术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能够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课件制作方法;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最终达到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正确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优化教学。
(二)训练内容
1.数字化资源的使用
检索网页;资源下载;在线交流。
2.FrontPage设计制作网页
总体设计,创建网站;制作网页、超链接;表单、框架制作多彩网络学堂。
3.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
添加多媒体信息;动画图标使用;交互响应设计;打包与发行。
4.Flash动画制作
导入外部图形,编辑对象;图层、符号与实例;声音与视频,创建动画;动画的测试与发布。
5.教育技术媒体的应用
视听媒体;计算机外设;综合媒体。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训练。
2.通过课外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和竞赛进行。
3.结合教育实习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三、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具体类型、操作程序和要求,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组织教学技能。
2.导入新课技能。
3.演示技能。
4.讲解技能。
5.启发和提问技能。
6.板书技能。
7.反馈和强化技能。
8.体态语言的使用技能。
9.归纳总结技能。
10.教学技能的综合应用。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语文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微格训练,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
2.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秀教师课。
3.观看优秀课电教片。
4.各教学院的专项训练活动。
5.结合教育实习中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四、说课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说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掌握说课稿的撰写技能,并能根据教案实施脱稿说课,从而增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发展和提高教学科研技能。
(二)训练内容
1.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的技能。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技能。
3.选择教法的技能。
4.进行学法指导的技能。
5.教材处理的技能。
6.板书技能。
7.语言表达技能。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2.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专项训练进行。
3.结合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展开。
4.结合教育实习进行训练。
5.聘请中小学教师进行说课。
6.开展学生说课比赛。
训练中可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观摩优秀课例、学生练习、师生评析等方式;应该把不指定内容说课与指定内容、规定时间的说课相结合。
五、听课、评课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听课的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并能在听课的基础上实施评课。明确评课的意义、原则、一般标准、方法及基本技能。
(二)训练内容
1.听课训练。掌握听课的一般要求。
2.片断法评课训练。就一堂课的某个片面从某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3.整体法评课训练。就一堂课的优劣进行整体地、全面地评析。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2.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专项训练进行。
3.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中可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结合评课范例分析、学生评课、师生评析等方式进行。
六、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组织形式、开展方法,能编制规范的活动方案,会组织和指导学生学科课外活动。
(二)训练内容
1.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程序。
2.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竟赛,读书报告会;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学科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
4.学科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学科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技能。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练习编制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学科课外活动的计划方案,并执行方案。
2.充分利用教育实习这个机会,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3.利用有关开放实验教学活动进行。
4.结合教育见习、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七、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2.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文献综述。
3.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4.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一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5.研究论文的撰写: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
6.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总结经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学生提供若干文献综述报告、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的范例。
2.通过研究性教学,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统计分析、最终写出研究报告(包括论文)。
3.结合课程论文、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进行训练。
4.利用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本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师范生成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集体教育技能、个别教育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技能等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其训练方式主要是:教师示范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教育见习、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
一、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了解建设班级集体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级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开展各种常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能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
(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5)培养优良班风。
(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
(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
(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师范生推荐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读物、音像资料,并开展阅读、书评、演讲等教育活动。
2.到中小学见习,听班主任介绍、观摩班团队会等,使学生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开展集体教育,有感性认识。
3.根据师范生的需要,开设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4.课上模拟主题班会训练。
5.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二、个别教育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善于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学生的技能
(1)观察学生。
(2)与学生谈话。
(3)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技能
(1)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心理咨询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3.操行评定的技能
了解和掌握操行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1)应急技能。
(2)稳定局势技能。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课上模拟训练。
2.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3.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4.除了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进行知识渗透之外,开设青少年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面的公选课,为师范生从教打好理论基础。
5.在班级中,开展“一句话评语”的活动,即学生之间以一句格言或谚语的形式,互相评价、提醒、激励。通过这种活动,使师范生掌握这种评语的特点,并学会组织这种活动。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沟通的一般方法;得到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二)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情况。
(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
(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1)家访。
(2)信访、电话访和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的联系。
(3)家长会。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课堂上师生间进行模拟训练。
2.优秀班主任的介绍。
3.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澳门bet356体育在线官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试行)
第一部分 “三字”水平测试认证等级标准
一、检测内容和书体要求
1.检测内容:在3500个常用字内选取(在“三字”中含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品字形结构的字)。
2.检测书体:楷书(含行楷)。篆、草、隶书不在检测之列, 钢笔字、粉笔字必须使用国家颁布的规范汉字。
二、操作要求
1.“三字”分两场考测。毛笔和钢笔字同场测试,粉笔字单独测试。
2.毛笔字、钢笔字测试实行统考统测。毛笔字测试时,发给盖有监章的宣纸或毛边纸;钢笔字测试单和考卷合一,要求写在规定的字格里,测试结束时题单和考卷一并交回。
3.粉笔字测试,由监考老师点名、验证方可参加。每四人一组抽签考测,并当场记分。
4.“三字”均先以百分制计分,然后分别按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占2:3:5的比例折分记总分,最后根据省《等级标准》确定等级。
三、评分标准
1.“三字”的评分标准在笔画、间架结构、整体布局等方面均按省级测试《评分细则》要求严格执行。
2.书写速度要求。
毛笔字:要求20分钟内完成5厘米左右见方的楷书字28个(写完需在右下角写上班级姓名)。
钢笔字:要求10分钟内完成100个小楷字。
粉笔字:要求5分钟内完成20个6厘米见方的楷体字。
3.每少写1个字扣0.5分;每写1个错别字扣1分。
四、《三字检测等级标准》和《评分细则》
1.“三字”检测等级标准
一级:得分96分以上;在体悟的基础上显现出学员自己的心性,有较为扎实的传统功力。从通篇看,疏密均衡,歌正相生,笔画自然、美观、流畅,上下笔画之间起承分明,气势连贯,变化多姿,引人联想,给人以美感。有作品在省级以上书法参赛活动中获一、二等奖者。
二级:得分90--95分;点、横、撇、捺、钩等各具形象,笔画自然、流畅,字体端正,重心平稳,比例恰当,收放合理,迎让、穿插得当,大小均称,疏密得宜,给人以美感。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必写内容,并能适量超出。有作品在省级书法参赛活动中获三等奖或在市(地、州)获一、二等奖者。
三级:得分80--89分;书写姿势正确,笔顺无误,绝大多数笔画形象生动,下笔肯定,运笔沉稳,迎让、穿插较得当,重心平稳,布局较合理,在规定时间能写完必写内容,纸(板)面整洁,无错别字。
四级:得分70--79分;书写姿势正确,笔顺无误,能按运笔法则起笔、收笔,大多数笔画各具形象,无明显病笔,字的重心较稳,大小均匀,纸面(板面)整洁,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应写的内容,无错别字。
五级:得分60--69分;书写姿势正确,笔顺基本无误,起笔、行笔、收笔基本正确,笔画基本准确,病笔较少,字体端正,大小均匀,能在规定时间写完指定内容,无错别字。
2.“三字”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
|
各项要求 |
毛笔字 |
钢笔字 |
粉笔字 |
扣分办法 |
书写 姿势 |
坐的书写姿势要正确;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站的书写姿势要和自然书写要求相谐调 |
权重 |
1 |
1 |
2 |
如各个部位有不正确者,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
执笔姿势要正确;毛笔书写合“五指握笔法”。写中楷字还应加上悬臂;硬笔书写,三指握笔,笔位高低适当;笔的倾斜适度 |
1 |
1 |
2 |
如指、掌、腕、肘等及笔位不正确者,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
笔画 |
运笔正确;毛笔字,每笔应有起笔(入笔)、行笔、收笔三过程,每笔一次写成,不填、不改 |
权重 |
2 |
4 |
6 |
如运笔不正确,毛笔出现“直来直去”、“平拖”、“钉头”、“鼠尾”、“柴担”、“鹤膝”、“析木”、“扫帚”等病笔或出现涂改等。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
笔画准确;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各具形象,笔画尽可能自然、美观、流畅 |
3 |
4 |
6 |
如笔画写得不像、草率,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
笔顺 |
按书写规则书写,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上到下”、“先进门后关门”等,特殊者除外 |
权重 |
3 |
4 |
6 |
如笔顺不合理,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
间架结构 |
重心平稳;字体端正、自然、安稳 |
权重 |
2 |
5 |
6 |
如字体不端正、歪斜、偏倒者,每字扣0.5分,扣完为止 |
比例恰当:左右、上下、包围等结构搭配合理、统一、谐调 |
2 |
5 |
6 |
如安排结构时,不知迎让、穿插,比例失调者,每字扣0.5分,扣完为止 |
整体布局 |
大小匀称:每个字大小相称,均匀 |
权重 |
2 |
2 |
6 |
如字与字相比,大小悬殊,不相协调者,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
疏密合理:字距、行距疏密得当 |
2 |
2 |
6 |
如字距与行距不分明或时窄时宽,杂乱者,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
书写速度 |
在规定时间内,把指定内容用规范测字写成(见备注) |
权重 |
2 |
2 |
4 |
如在规定时间内,少写1个字扣0.5分,少写5个字以上者,扣完为止;如写成错别字,在总分中,按每字扣1分计 |
总分 |
100分 |
20 |
30 |
50 |
|
备注 |
毛笔字:20分钟内书写5厘米左右见方的楷书字28个 钢笔字:10分钟内书写100个小楷字 粉笔字:5分钟内书写6厘米见方楷体字20个 |
第二部分 教学工作技能要求与评价标准
教学工作技能是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是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师范生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三项。
一、基本要求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是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文本”,折射出教学者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反映出“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教好”的问题。
师范生需要熟知微型教学和常态教学两种课型,并基于基础教育教材完成两种课型教学设计各1个。师范生需要: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
(二)教学媒体技能
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师范生应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基础教育相关知识点为题材,具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
师范生需要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并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及简易教具。
(三)课堂教学技能
了解各项教学工作技能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各项教学工作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能根据教学任务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二、评价标准
(一)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师范生教学设计评价涵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时分配与课后延伸设计、文档规范七个项目。各项目对应内容及评价标准,按照不同等级进行赋分。
项目 |
内 容 |
评 价 标 准 |
等级 |
优秀 |
合格 |
不合格 |
教学目标设计(10分) |
目标的表述 |
教学目标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思想与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具体表述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 |
10 |
7 |
5 |
教学内容分析 (10分) |
学习任务表述 |
学习任务明确;重点、难点分析清楚。 |
10 |
7 |
5 |
学情分析 (5分) |
学生情况 |
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 |
5 |
3 |
1 |
教学方法设计 (20分) |
教学方法与 手段选择 |
教学方法描述清晰,选用适当;符合教学对象的要求,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与使用说明清晰,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
20 |
15 |
10 |
教学过程设计 (40分) |
教学思路 |
教学主线描述清晰;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
10 |
7 |
5 |
重点难点突破 |
重点得到突出,点面结合,深浅适度;难点描述清楚,把握准确,能够化难为易,以简代繁,处理恰当。 |
10 |
7 |
5 |
教学环节 |
内容充实精要,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层次与结构合理,过度自然,步骤清晰,便于操作;能够理论实际,注重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5 |
10 |
5 |
教学评价 |
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和利用。 |
5 |
3 |
1 |
课时分配与课 后延伸设计 (10分) |
课时分配与 章节总结 |
课时分配科学、合理,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完整的章、节课堂教学小结。 |
5 |
3 |
1 |
作业与答疑 |
辅导与答疑设置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状况;练习、作业、讨论安排符合教学目标,能够强化学生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课业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
3 |
1 |
文档规范 (5分) |
排版与内容 |
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语言清晰、简洁、明了,字体运用适当,图表运用恰当。 |
5 |
3 |
1 |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评价标准
多媒体课件应包含一个封面页和一个目录页,目录页中列出课件的主要学习内容。课件主题明确、内容结构清晰、版面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和谐、总体风格与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统一,能达到实际教学的需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灵活使用文字、图片、表格、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至少具有四种以上的媒体表现形式。评价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一级指标 (分值) |
二级指标 (分值) |
三级指标 (分值) |
评价标准 |
教学内容 (20分) |
科学性规范性(10) |
科学性(5) |
教学内容正确,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无科学错误;无错误导向。 |
规范性(5)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出版规范,无侵犯著作权行为。 |
知识体系(10) |
知识覆盖(5) |
在课件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构合理。 |
逻辑结构(5) |
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 |
教学设计 (40分) |
教学理念及设计(20) |
教育理念(10) |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 |
目标设计(5) |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 |
内容设计(5) |
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
教学策略与评价(20) |
教学交互(5) |
较好的人机交互,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讨论。 |
活动设计(5) |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资源形式与引用(5) |
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或资源链接,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 |
学习评价(5) |
有对习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 |
技术性 (25分) |
运行状况(10) |
运行环境(5) |
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容错性好,尽可能兼容各种运行平台。 |
操作情况(5) |
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 |
设计效果(15) |
软件使用(5) |
采用了和教学内容及设计相适应的软件,或自行设计了适合于课件制作的软件。 |
设计水平(5) |
设计工作量大,软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
媒体应用(5) |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技术表现符合多媒体认知的基本原理 |
艺术性 (15分) |
界面设计(7) |
界面效果(3) |
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 |
美工效果(4) |
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
媒体效果(8) |
媒体选择(4) |
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 |
媒体设计(4) |
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 |
(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 说课及板书技能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价标准 |
分值 |
说教材 (10分) |
1. 确定目标 2. 确定重难点 3. 教材处理 |
1. 说明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
2. 准确表述教学目标(可观察、可检测),符合课改要求和学生实际,体现技能训练(可操作)。 |
3 |
3. 准确说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 |
2 |
4. 教材处理符合教学目标,寓职业素养教育于教学之中。 |
2 |
说教法学法 (30分) |
1. 教法设计 2. 学法设计 3. 手段选用 |
1. 教法设计体现学生主体,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理念,可操作性强。 |
8 |
2. 针对重点、难点设计教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7 |
3. 体现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 |
7 |
4. 注重活动导向和情景创设,注重项目(任务)设计,体现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技能训练到位。 |
5 |
5. 选用教具合理,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 |
3 |
说教学程序 (30分) |
1. 环节设计 2. 教学手段 3. 时间安排 4. 效果预估 |
1. 教学结构设计安排合理,教学思路清楚,时间分配得当。 |
5 |
2. 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性及多向互动。 |
5 |
3. 突出重、难点的有效解决过程。 |
5 |
4. 体现技能训练方法的可行性 |
5 |
5. 遵循感受、领悟、拓展、延伸的思维形式,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 |
5 |
6. 合理设计教学反馈环节,有教学效果预估安排。 |
5 |
教师基本素质 (20分) |
1. 语言表达 2. 仪表举止 3. 课件设计 |
1. 使用普通话(英语)、肢体语言,表述具体、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练清晰,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 |
5 |
2. 仪表端庄、稳重,举止自然大方,表情丰富,教态自然,精神饱满。 |
5 |
3. 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主要内容完整、连贯,突出重点,体现学科特色;设计新颖、美观。 |
10 |
创新教学 (10分) |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资源 3. 教学风格 |
1. 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创新。 |
5 |
2. 教学风格独特鲜明,活动效果显著。 |
5 |
2. 上课技能评价标准
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价标准 |
分值 |
教学展示 (微格教学) (75分) |
教学目标(5) |
目标设置明确,要求具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
5 |
教学内容(10) |
重点讲解清晰,难点处理恰当,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
5 |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调讲练结合,知识传授正确。 |
5 |
教学方法(15) |
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
5 |
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多元化学习方法。 |
5 |
实现有效地师生、生生互动。 |
5 |
教学过程(15) |
教学整体安排合理,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清晰有序。 |
5 |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
5 |
具有显著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突出。 |
5 |
教师素养(15) |
语言规范准确、生动简洁。 |
5 |
教态自然亲切、仪表得体。 |
5 |
教学情绪饱满,有感染力。 |
5 |
教学效果(10) |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5 |
注重课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
5 |
教学创新(5) |
发挥个人优势,个性化开展教学。 |
5 |
板书设计 (25分) |
设计(10) |
设计巧妙,富有创意,形象直观,教学辅助作用显著。 |
10 |
内容(5) |
紧扣教学过程,内容清晰,重点难点突出。 |
5 |
形式(5) |
板块构成规范、合理; 设计巧妙,富有创意。 |
5 |
书写(5) |
书写正确规范,大小适度,美观大方。 |
5 |
3. 评课技能评价标准
维度 |
观察视角 |
观察点 |
备注 |
学生学习 |
准备 |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
|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
|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
|
倾听 |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
|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
|
6.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
|
互动 |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
|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
|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
|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
|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
|
自主 |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
|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
|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
|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
|
达成 |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
|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
|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
|
教师教学 |
环节 |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
|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
|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
|
呈现 |
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
|
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
|
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
|
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
|
对话 |
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
|
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
|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
|
指导 |
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
|
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
|
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
|
机智 |
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
|
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
|
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
|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
|
课程性质 |
目标 |
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
|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
|
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
|
内容 |
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
|
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
|
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
|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
实施 |
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
|
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
|
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
|
评价 |
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
|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
|
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
|
资源 |
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
|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
|
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
|
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
|
课堂文化 |
思考 |
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
|
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
|
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
|
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
|
民主 |
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
|
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
|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
|
创新 |
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
|
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
|
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
|
关爱 |
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
|
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
|
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
|
特质 |
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
|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
|
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
|
第三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要求与评价标准
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成为合格中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班集体的组建及教育的技能、个体的教育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
一、基本要求
(一)班集体的组建和教育的技能:了解建设班集体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在中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能组织各种活动;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个体的教育技能: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掌握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几种主要方式方法,学会观察学生、与学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等了解学生的技能和初步的心理咨询、操行评定的技能及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三)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了解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关系的基本特点和相互配合的教育意义;掌握与其沟通的几种主要方法,努力获得任课教师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二、评价标准
考察维度 |
考核要点 |
备注 |
观察技能 |
熟记学生的基本情况,知道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经历。 |
|
了解学生的品德行为、学习动态、健康状况、兴趣特长等。 |
|
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 |
|
熟悉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
|
了解学困生生、后进生、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
|
管理技能 |
指导学生制订班级公约及各项规章制度。 |
|
做好班级卫生管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与管理。 |
|
指导学生搞好班级板报、橱窗、队角等环境布置。 |
|
了解学生出勤到校情况,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纪律教育。 |
|
组织学生开展常规文体活动,做好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
|
活动技能 |
具有一至二项艺术特长,掌握一定的活动表演技能。 |
|
针对学生思想学习情况,有效组织和指导班级教育活动。 |
|
定期开展团体、个体心理辅导,组织心理教育活动。 |
|
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团队主题活动。 |
|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科技、社会实践、社团等课外与校外活动。 |
|
指导技能 |
指导班集体确立发展目标,帮助学生确立个人阶段和学期发展目标。 |
|
班级自主管理岗位明确,职责清楚,措施落实,有检查督促制度。 |
|
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指导,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
|
指导学生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促进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风气。 |
|
做好学困生、特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的指导帮助,经常与学生谈话。 |
|
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指导与咨询,并做好学生个案记录。 |
|
组织技能 |
制订班主任阶段和学期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 |
|
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指导工作,组织活动有主题、有系列。 |
|
对于学生的突发事件,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
|
做好学生评语的撰写工作,评语针对性强,能发挥激励作用。 |
|
定期做好班级工作总结,及时做好班主任工作手册的记载。 |
|
协调技能 |
与任课教师、德育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形成工作合力。 |
|
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经常联系,善于听取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
|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议及家长座谈会,能有效地进行家长指导。 |
|
创新技能 |
参加校内外班主任经验交流、德育教研活动及德育课题实践研究。 |
|
撰写德育案例、活动反思和管理经验文章、优秀教案或德育论文。 |
|
组织班级参加校内外活动成绩突出,有一定影响。 |
|
组织班级管理有特点,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指导方式。 |
|
注:普通话考核标准按照国家语委办要求执行。